巴巴多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犹太人为何主宰金融世界二经济观察报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源:全景网)年,1.6万犹太人被赶出英国;年,10万犹太人被赶出法国;年,20万犹太人被赶出西班牙,等等。经过中世纪几百年的迫害追杀和暴力驱赶,到16世纪的全球犹太人口只剩下万左右,一部分被赶到波兰和立陶宛,其他的犹太人被零散地分布在欧洲和中东的不同城市。一个几乎被灭绝的民族,人口只是当时中国一亿多人的零头,后来怎么会发展壮大到主导世界呢?沧海桑田,时移俗易。世界跨入近代之后,犹太人遭遇的祸反倒变成了优势。我们就从两方面看后来的演变,尤其是借助中国客家人的经历来解释犹太人的东山再起。海洋贸易成就了犹太人就在犹太人还被迫害、驱赶的时候,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世界大航海时代,使世界贸易从陆路逐步转向海路。由于海运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货运容量和速度,也大大延伸经济交易的范围与距离,这就给世界带来持续几个世纪的第一波全球化时期。当然,在这个时期,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网络和他们的职业专长就显得特别有价值,就像人脉网络成就了温州商人一样。之前说到,由于对《申命记》的不同解读,犹太人早就是欧洲的得天独厚金融家,海洋贸易的崛起必然增加对金融的需求,而这正是犹太人的优势。另外,由于犹太人是被一次次往外驱赶,每到一处,他们基本无法获得土地,也就难以进入农业,所以,除了金融借贷业务外,犹太人只能从事商贸,比如,钻石、黄金、香料、兽皮、烟草、奴隶等商品的运输买卖。多个世纪积累的商贸经验也当然成为犹太人后来的优势。本来,金融借贷和商贸业务当初在本地进行,跨地区的交易量有限,或者贸易距离也不是太远。可是,在大航海时期,金融和贸易的距离被不断拉远,跨地区的信任网络就变得非常重要。没有信得过的人,跨期垮地交易就没法做。那么,谁具有广泛的跨国信任网络、关系网络呢?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犹太人已经受苦受难两千多年,他们失去共同的家园,又到处被一起驱赶,这些经历大大强化了犹太人的共同纽带,使他们之间的认同和信任是其他民族难以比的。即使到今天,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以前是否相识,犹太人之间的信任和兄弟情谊仍然是独特的。从这个意义讲,犹太人过去被不断驱散,却意外地把犹太人的信任网络铺开到欧洲与中东的各城市。所以,犹太人的金融与商贸人力资本,加上他们的跨地区信任纽带,让作为世界性散居民族的犹太人比谁都更能在跨国贸易中唱主角。他们在跨国交流、殖民扩张乃至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就不奇怪。在中世纪,犹太人是欧洲各地的金融家与贸易商,这本身就不断增加基督教社会对他们的妒忌和憎恨,但是,由憎恨引发的迫害又反过来强化犹太人之间的信任纽带,让他们更具有跨国贸易优势。从16世纪开始,部分犹太人离开地中海和西北欧的港口城市,跨越大西洋,来到巴西、墨西哥、秘鲁等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美洲殖民地,之后又扩展到荷兰、英国、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持续扩大连接新旧大陆的贸易与金融交易网络,从罗马、威尼斯、米兰、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士、波尔多,到纽约、波士顿、苏里南、库拉索、巴巴多斯、牙买加、圣保罗等,到处是犹太人的关系网,强化他们从事金融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便利。这是他们在全球化初期的显著优势。客家人的经历那么,如何理解犹太人两千多年的苦难造就了他们后来的辉煌呢?怎么解释犹太人读书者众,诺贝尔奖得主多这个事实呢?我们可以用离我们更近的客家人故事来回答,因为在相当程度上客家人的经历跟犹太人非常相似。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从中原逃难来到南方的,都是正宗汉族人,在海内外的商界、学界和政界都不乏成功的客家人。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逃难南方的大迁徙。第一次是在公元4世纪的西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西晋首都洛阳沦陷,部分中原居民为了避难,逃往闽粤赣边区。接下来,由于南北对峙,有更多中原人南迁。那段时期大约有90几万北方人南移,是第一波客家人。第二波南迁发生在中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北方百姓带来灾难,迫使很多人南逃。到唐末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大批中原人又被迫南逃。在那次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南逃的难民数超过第一波,在万以上。第三波南迁发生在年北宋沦陷之后。当时,为了对抗辽国,宋朝军队于年跟金人联合进攻辽军,并于年胜利。但紧接着,金人掉转箭头,改为攻打宋王朝。两年后北宋沦陷,迫使赵家南逃,一同逃命的有万左右的中原老百姓,分别奔向粤、闽、湘、赣、浙等地方。后来的明末清初战乱、太平天国内战,也进一步导致客家人流散,包括“湖广填四川”,甚至一些客家人迁往南亚,有的被作为劳工运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当然,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族人都是客家人,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是。据统计,今天在国内生活的客家人超过0万人,占汉族人口5%。在国外,大概还有0万客家人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看到,客家人祖先因逃难而离开家园,不是因为宗教或者种族歧视被驱赶。那为什么他们的经历跟犹太人类似呢?年香港科技大学白营的博士论文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白营博士发现,当年北宋沦陷之后的大逃难中,北方难民落户人数比较多的地区(也就是,后来客家人比较多的州府),年时的人均GDP和夜晚灯光明亮程度都更高,平均受教育程度也高。为什么将近年前的难民在南方各地的分布对今天这些地区的收入高低还有显著影响呢?为了找到答案,白营花几年时间收集资料,结果发现,这跟明朝朱元璋重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决策关系很大。你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普通人最主要的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的途径,客家人比当地人更有必要在科举考试中胜出。就像我的湖南茶陵老家一样,除非能证明你的某位祖先是从我们村里出去的,你现在要回来认祖,否则,传统中国农村是不会允许一个外方人到村里拥有土地并且世世代代落户的。你待几天或几个月,可以;但是,如果待更久,村里老百姓会组织起来把你赶走;你如果不走,就会动用暴力。这就是为什么客家人一般被赶到没人要的山上,而且即使在不适合耕种或居住的山上,客家人经常被驱赶,导致客家和当地人之间的血腥械斗。19世纪中期,广东发生的最著名土客大械斗打死近万人。其他地方的小械斗就不胜列举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客家人不仅一般住在高山上,而且通过修建碉堡式的土楼,用于防卫。客家人怎么才能让当地人接受、获得安居乐业的永久权利呢?他们很快发现,让子孙读书、考中举人进士是唯一的出路。一旦家里、族里有人中举做官,客家人就不用担心受到当地人的武力威胁了。而且,既然客家人难以得到耕地,也不得不重视教育和想法往外经商、出洋。至少从明朝初期开始,客家人就更重视子孙读书。长此以往,在客家人比较多的地区,私塾数量、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都会更高,那里出来的成功人才和富商会更多。基于同样的原因,两千多年里被不断驱赶的犹太人,只有通过读书和经商置业出人头地,来获得社会地位和安居乐业的机会。结果是,到今天,在美国和西欧,犹太人口虽然不多,但不仅能主宰金融世界,而且还在学界、思想界和政界实力非凡。今天我们谈到,第一,犹太教和基督教对《申命记》中“外方人”的不同解读,导致中世纪后半期里犹太人被到处驱赶。这些遭遇强化了犹太人之间的认同和信任纽带,而不断被驱散又把人口不多的犹太人网络扩展到欧洲和中东各地。第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开启海洋贸易的全球化新时代。但是,长距离贸易和金融交易又需要跨区域的信任网络的支撑,这就给犹太人带来特别的发展机会——驱赶形成的跨国纽带成为犹太人的优势。最后,两千多年的流散历史迫使犹太人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积累。他们在现代的成功可以从客家人的经历去理解。当初客家人作为外方人逃难到新地方,难有安居权利,也被不断武力驱赶。为获得社会地位与居住权,客家人只好逼迫子孙读书,在科举考试中胜出。长此以往,客家人多的地区教育就发达,人力资本突出,导致这些地区今天收入更高、教育水平突出。犹太人的成功也是早期压力所逼。(本文系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