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多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晨枫美国愿意推动避核声明,因为发现自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就迎来五常发布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要点为:

1.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      2.核武器只应用于防卫,慑止战争,制止侵略      3.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      4.坚持防止核扩散      5.推动核裁军和军控谈判  

当前世界核局势高度复杂。一方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美苏英法中(按核爆时间顺序)为合法有核国家,其他国家都要禁核,并不是被所有国家都接受为公正的。印度、巴基斯坦、南苏丹、以色列始终拒绝加入,朝鲜在年退出了。

另一方面,AUKUS使得防止核扩散面临新的挑战。AUKUS规定向澳大利亚转让核潜艇技术,核潜艇不等于核武器,但确实与“核”直接相关的。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铀矿国家之一,但国家政策规定连核电站都禁止,而核潜艇是肯定与和平利用原子能南辕北辙的。艇堆采用高浓度铀,移作核武器就是临门一脚的事。这已经不是单纯一纸声明能使世界放心的问题了。

朝鲜已经事实跨过核门槛。与美国的核武库相比,朝鲜依然弱小,但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使得弱小的核武库也不再微不足道,极大地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力量对比。核武器是最有效的国力差别均衡器,核扩散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到处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

印度和巴基斯坦也跨过了核门槛。印巴冲突和阿以冲突一样根深蒂固,一样难解难分,印巴冲突升级到核冲突的前景使得世界不寒而栗。

以色列也跨过了核门槛,伊朗还在核门槛以下,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跨过了。美国退出六国协议或许是为“外科手术”开路,但不管是以色列还是美国,“外科手术”最终都下不了手,伊朗离核门槛反而更近了。一旦伊朗跨过核门槛,本来就紧张的中东局势就要质变了。

这里面有新情况,也有老情况。总体来说,五常之外的当今世界,核态势与20年前没有本质变化。真正的变化来源于五常之内。

美国核武器数量(蓝色)全球核武器数量(橙色),截至年

在欧洲,白俄罗斯与西方的敌对急剧升级,俄罗斯也厉兵秣马,但在常规军力上与北约比拼很吃力,核武器成为“镇边之宝”。在常规军备不给力的时候,用大规模核报复来威慑,这是艾森豪威尔时代就为人所熟知的战略。白俄罗斯甚至要废除非核化,邀请俄罗斯核武器进驻,使得欧洲的核态势骤然紧张。

必须说,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的一贯立场,对中国没有新意,新意来自美国。五常的联合声明如果不是美国推动的,至少也是美国赞同的。从小布什时代开始,美国就不时鼓噪将核武器用于实战,一版又一版国家核战略里,主动使用核武器的声调越来越高。奥巴马曾经嘟嘟囔囔要全面废除核武器,很快就不吭气了。特朗普索性不谈了,拜登又有“抑核”的意思。这不是美国突然爱好和平了,而是美国突然发现,核战争越来越容易打、能打赢,但美国越来越处于打不得、打不赢的境地了。

在冷战时代,美苏的核军控就是世界的核军控,但中国崛起后,立刻颠覆了这个旧模式。美国首先退出《欧洲中导条约》(INF),但到了《战略裁军条约(第二阶段)》(STARTII)的时候,手抖了一下,没敢退,退了也不解决问题,因为俄罗斯根本不是问题,中国核力量的发展才是问题。

中国核力量的确切规模是保密的,外界的猜测从来就不靠谱,美国国防部的“最新估计”也只是美国的估计。但中国核打击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机动发射洲际导弹已经战备部署,高超音速导弹更是颠覆了传统军控认知。最要紧的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速度足以支持大幅度扩大核军备。从冷战到现在,美俄差不多是核均势,但加上中国,美国就是决定性的核劣势了。

美国不是没有想过退出STARTII,放手扩张核军备,对冲中国的发展。但退出STARTII后,俄罗斯肯定不会主动削减核武器,在苏联解体后,常规军力急剧衰退,靠互相确保摧毁(MAD)维持基本的国家安全,优先更新和升级核武器,已经基本完成。美国因为常规军力占优势,缺乏核军备更新的迫切性,反而拖下来了。但核武器是有寿命问题的,现在有大面积的到期更新的压力,本来就是吞金兽,再要在数量上压倒中国,国力不行了。美国最好的选择是把中国拉入核军控架构,限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长期保持最低威慑的核态势,但在美国对抗不断升级和国家行为日益无理性的压力下,被迫为最坏情况做准备。中国现在也有经济和技术条件做这个准备了。东风41不是唯一的大杀器,高超音速导弹、先进潜射洲际导弹、先进轰炸机都在发展,

还有国庆70周年阅兵上意外上场的东风-5C井射洲际导弹。液体燃料在技术上似乎老旧,但井射洲际导弹依然是威力最大的。按照维基的说法,东风-5C可搭载10枚机动分导多弹头。

年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东风-5B核导弹方队。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井射洲际导弹可以常年保持待命,是核三位一体里反应最快的,可以在对方导弹落地之前就抢先发射。固定的发射井是加固的,并没有那么容易摧毁。采用地下隧道连接的话,一枚导弹在几个发射井之间机动,更是极大地增加了对手先发制人的代价。

中国的核政策从来就是透明的。中国不想成为美俄那样的核大国,但需要保持最低威慑。最低威慑的“最低”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被威慑对象的承受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威慑力度只有持续超过被威慑对象的承受力才是有效威慑。次要对手要是能扎你一刀,你可能就躲着走,因为你还有主要对手要对付。但在和主要对手交手时,哪怕丢一条腿、一个胳膊,只要能把对手放倒了就是胜利。这就是威慑力度与承受力的关系。中国已经是美国的主要对手了,中国的最低威慑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

但核武器不只是为了MAD。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也称大规模杀伤武器,最初也确实是用作摧毁人口和工业中心的,现在新兴核国家也是以此为主要威慑手段。早期核武器当量越来越大,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导弹技术在发展,中国引领的中程导弹常规化意味着精度的极大提高,否则千里炸鱼就没有意义了。高超音速导弹不光速度快、精度高,还比弹道导弹更难防御。隐身轰炸机则从来都是核三位一体中不可或缺的一极。这也意味着核武器小型化具有了新的意义。

核武器小型化也是从尽可能增加杀伤开始的,尤其是美军,在上世纪50-60年代用核地雷、核炮弹、核迫击炮作为阻止苏军钢铁洪流的最后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的白菜化使得钢铁洪流不再可怕,但机场、港口、兵员和物资集散地这样的区域目标依旧在,硬目标(如指挥通信中心、油料弹药库、机库等)的地下化、洞库化、加固化成为新趋势,小当量核武器的重要性极大提高了,用小型核弹攻击的效率极大提高,也使得一次出击可以攻击多个硬目标。确实,后冷战时代的美国核弹小型化确实是围绕隐身飞机投放而优化的,包括制导炸弹和短程攻击导弹。

在理论上,小型核弹已经跨过了核战争的门槛,但核大战的触发线到底在哪里,远不是“逢核必MAD”那么简单粗暴,说到底,下一步的反应取决于国家利益。在输不起、越打越输的情况下,只要沾核,立刻无限升级,开启MAD直通车。但在局势可控甚至有利的情况下,对等还击,甚至按住核反击的冲动而坚持常规反击,也是可能的。

说到底,MAD是从确保不输出发的,但战争的目的不是不输,而是赢。只要有赢的可能,就不会主动挑起MAD,只有必输无疑的一方才会主动挑起MAD。因此,中美今天如果互相扬了对方的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海南陵水机场,未必就自动升级到MAD。事实上,美国的可调当量核弹(如可在、、、吨当量之间可调的W85)就是为了避免过度扩大不必要的毁伤,引发不可控的升级。

核战争不是非黑即白的,“核灰度”是越来越现实的问题,只有灰不起来的才非黑即白。过去只有美苏有能力玩核灰度,现在加上中国。俄罗斯实际上玩不起核灰度了,回到非黑即白的简单粗暴路线。所以只有美国和中国了。

有核不等于核大国。核大国与核国家的差别在于:核国家在小规模常规战争与MAD(实际上把对方打痛,但未必能毁灭)之间没有多少选择,但核大国在各个层级的战争上都有充足的选择。美国和中国大力发展常规军备,正是为国家战略决策时具有全频谱的选择,避免在火箭筒之后就是MAD的一步到位。

跨过核战争的门槛后,通向MAD的路就敞开了,这也是确实的。但五常的“核战争打不得、打不赢”的呼吁,实际上是说给核弱国和核门槛国家听的。事实上,“核战争打不得、打不赢”也称里根-戈尔巴乔夫原则,这是在INF时代提出的,背景恰好是核战争容易打、可能赢。

在80年代,苏联机动中导发展到了SS-20,不仅机动发射,而且命中精度大大提高。从苏联西部发射,SS-20足够覆盖整个欧洲,但不可能打到美国。SS-20不再用于大规模毁灭,而是用于打击北约指挥中心、机场、港口、兵力装备集散地等军事目标,而不是城市、工业区等常规威慑目标。机动发射使得北约很难监控动向,低弹道使得预警时间极短,很高的精度和足够的弹头威力既保证毁伤军事目标,又不至于无限扩大。这是第一代“可实战使用”的核武器,对北约的压力巨大。

苏联SS-20“先锋”中程弹道导弹(资料图)

作为反制,美国推出“潘兴2”中程导弹,采用雷达地形匹配制导,号称精度在50米以内,比SS-20更高。还同步推出BGM-G“狮鹫”陆基巡航导弹,与“潘兴2”相配合,以低空突防和米级精度实现精确核打击。这“核哼哈二将”对苏联的威胁同样巨大,与SS-20针尖对麦芒,使得欧洲的核战争前景突然现实、清晰起来。

为了避免“话赶话”地滑向MAD,美苏最后达成INF。这不是因为“核战争打不得、打不赢”,而是太诱惑,必须联手抵御这致命的诱惑。

时间快进到21世纪。中国具备发展战役核武器的一切条件,没有走出这一步,但要走只是迈腿的事;美国也具备,但走不动了。美国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