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多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铁建推出海外优先战略境外业务合同 [复制链接]

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王丽新郭冀川

当地时间6月8日、9日,在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库勒珀立交桥、医院两大项目启用。特多总理基思路罗利连续两天出席启用仪式,对中国企业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完成项目表示赞誉和感谢。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特多是早已与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库勒珀立交桥项目于年10月签约,年初正式开工,位于特多首都西班牙港市东部,是中国企业在特多首个立交桥项目。

“建设期间,团队先后克服设计标准差异、交叉施工作业、主体钢结构高效落实等系列困难。”中国铁建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疫情期间,采取营地封闭管理、全员佩戴口罩、施工队伍分区管理等防疫措施,最终顺利实现通车,成为特多建设速度最快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事实上,自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线参与各国的商贸与文化交流频繁,铁路、公路等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架”,也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磅级基建业务名片。

近日,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为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铁建于年提出了“海外优先”战略。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铁建海外业务现有项目合同规模达到多亿美元,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拥有多个在建项目。

“走出去”开创亚吉模式

庄尚标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中国铁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升国际化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为业主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项目运作模式。”

全长约公里的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邻国吉布提的港口,是东非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也是第一条全产业链使用中国标准的海外铁路,融资、设计施工、装备材料和运营等都由中国公司完成。

“亚吉模式”不仅是全产业链把中国标准带出国,还意味着通过铁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带。中国铁建全程参与项目设计、施工、装备材料供应,以及通车后的运营管理。

“一直以来,埃塞政府将工业化作为本国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迫切希望利用干线铁路带动埃塞工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庄尚标介绍,亚吉铁路的成功建设,让埃塞政府和人民看到了与中国开展产能合作,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良好前景。

由此,一条铁路带动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应运而生。中国、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三国随着铁路开通,在物流仓储、工业园、土地开发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打造沿线经济带,共产生经贸合作项目超过15个,涉及资金20多亿美元,创造了约18万个就业岗位,使合作发挥出了“1+1+13”的效应,给各方带来发展红利,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像亚吉铁路这样的项目,对承包商的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业主需求,中国铁建从做劳务,到专业分包、施工承包,再到工程总包、全产业链“走出去”,这既是中国铁建海外业务的升级、蝶变,也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的写照。

承接援建项目融入当地经济

中国铁建的海外发展以铁路建设起家,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铁路”特色,为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国铁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海外承建了大量的援外项目,在改善当地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铁建承建的我国援阿富汗国家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在年顺利通过验收,并被授予我国援外领域最高质量奖。这是中国政府对阿富汗援助的重要民生项目之一,也是中阿两国之间“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助力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国家职业教育,为阿富汗战后重建培养急需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等专业技能人才。

通过援建项目,庄尚标认为,企业不仅履行了社会责任,还可以与当地建立更多的合作与联系,通过保质保量、认真干好每一个援外项目,让外方切实感受到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精益求精的管理水平,可以获得参与所在国其他项目建设的机会。

庄尚标说:“截至目前,中国铁建在海外累计设计、建造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公里、公路里程超过公里,已建成房屋总面积超过万平方米、机场及港口50余座,参与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0公里,具备了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这是中国铁建拓展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而内在的牵引力,庄尚标表示,是中国铁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真心诚意地帮助所在国人民,促进所在国发展,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推动互利合作,造福所在国政府和人民。

建立属地化人才机制

中国有丰富的建设和运营铁路经验,但非洲一些国家铁路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是在铁路运营方面,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铁建以年承建的吉布提工商学校为依托,于年在吉布提成立了非洲第一家鲁班工坊,致力于为当地培养铁路项目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

中国铁建采取国内培训与当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当地员工的理论教育和现场培训。同时,在现场培训过程中,还推广国内的导师带徒模式,由一个中国师傅带三四个当地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操作实践。

“我们根据当地铁路人才培养情况,逐步减少中方员工比例,加大对当地人员的聘用力度,最后由当地员工接管铁路运营和维护。”庄尚标表示,中国铁建的海外员工达到50人,其中83%为属地人才。随着项目的进展,融入当地文化,与当地进行人才交流,坚持自有人才与属地人才培养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属地化、国际化人才比例。

疫情期间,为坚定境外员工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中国铁建还参与安哥拉、特多、尼医院建设,向尼日利亚派遣了防疫工作组,为驻尼日利亚机构和项目提供疫情防控指导,并在中国驻尼大使馆的指导下,与尼方同行开展交流互鉴,分享疫情防控经验。

“我们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向疫情严重的所在国医疗机构、社区捐赠医疗防护物资。截至4月初,已向境外20个国家和地区捐赠各类防疫物资总价值超过万元人民币,向海外派遣防疫工作组15人。”庄尚标认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铁建不仅要深度融入所在国发展,更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扩大国际朋友圈

在技术与人才走出去的同时,中国铁建也将中国文化带到国外,其中一个标杆工程,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的米丘林地铁站,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挖掘中俄融合元素,同时推介中华优秀文化,将合作共赢的理念融入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莫斯科地铁历史悠久,以“世界最美的地铁”享誉世界,许多车站都被誉为“艺术博物馆”。年,5位前苏联专家来到北京,指导绘制了最早的北京地铁规划图,帮助修建了当时的北京地铁一号线。60多年过后,中国铁建的建设团队来到俄罗斯,与俄罗斯专家再次携手,共同设计建造莫斯科地铁项目。

米丘林地铁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俄文化的相互包容和融会贯通。为了融合中俄元素,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铁建的设计师,为站内装饰引入大量中国元素,使用云纹、梅花、团寿、八仙纹等中国传统图案,呈现出浓浓“中国风”,受到莫斯科当地首席建筑师等专家称赞。

“强大的专业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投融资能力是我们的硬实力,将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海外人才的质量,将中国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是我们的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庄尚标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近期中国铁建接连中标加纳和几内亚项目,也首次进入西非几内亚市场,继续扩大国际朋友圈,深入推进“海外优先”战略。

庄尚标表示,从8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以劳务分包模式参与中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铁建始终贯彻国家对外方针政策,在融入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编辑田冬才山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