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多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在特立尼达发生了三次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引言

伍德少校遇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况。反对改变*体的,主要是特立尼达商会,这些人在他们给伍德少校的建议中认为*体改革的要求大都是受到这个殖民地以外的一些运动的影响。

第一次是年发现了能够大量生产的石油。特立尼达,以前生产英国商务部认为无关重要的糖,这时却成了英国海*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石油殖民地。原油的产量从年的十二万五千一百一十二桶增加到年的二百零八万三千零二十七桶。

在特立尼达发生的第二次决定性变化是,主要由于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对,废除了印度合同工制度。年3月20日,马拉维亚(PanditMohanMalaviya)在印度立法会议上提议“应及早采取步骤废除印度合同工制度”。这一动议反映了当印度全国正在进行坚决争取立即废除招募合同工的运动。在各大居民中心点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合同工制度遭到抨击,因为合同工是全靠招工人那套骗人的花言巧语招募去的,这种制度的直接后果就是男人成为奴隶,妇女沦为娼妓。

促成这个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印度本国可以得到的就业机会,和各殖民地国家给予的微薄工资比起来,要优越得多。对这一观点,总督哈丁勋爵(Hardinge)自己在年3月20日召开的印度立法会议上的讲话里做了阐述:

“当劳工可以在印度选择报酬更高的劳动,譬如在东孟加拉的*麻产区,或者不仅劳动报酬差不多同样优厚,而且几年之内就可以指望在阿萨姆茶园安家立业,他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跨过“黑水”,在异国他乡定居下来,长期置身于一个经常很讨厌,有时甚至很恶劣的环境之中,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的呢?当一个人在东孟加拉的*麻季节,一星期可以轻易挣六个或七个先令,而那里的大米售价通常只有斐济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如果他愿意这样做,他可以比到遥远的殖民地更容易带着自己的家属共同努力增加他全家的收入,而在这时,他还要到斐济去,每月挣二十六先令,一卢比只能买两西阿半大米,这样事看来是有些荒唐。很清楚,这个苦力自己不愿靠移居多赚钱。”

在特立尼达本土,这种制度正在摇摇欲坠。据年调查,印度居民共有十二万一千八百九十五人已经满了合同,而在年,特立尼达就有八千八百二十七个印度人没有订合同。这些印度人耕种九万零三百一十四英亩土地,其中包括五万六千四百一十四英亩可可,九千六百九十八英亩根茎作物,九千四百八十八英亩水稻,九千三百六十八英亩甘蔗,三千零八十一英亩玉米,一千七百四十英亩椰子,四百零八英亩咖啡,一百一十七英亩果树。

在大战的年代里,特立尼达发生的第三次变化便是工人阶级运动的出现,这一运动竟意外地得到了英属西印度兵团海外部队的帮助。这个兵团既没有做出惊人的成就,又没有博得惊人的喝采,只是殖民大臣能在年8月30日告诉总督说,驻扎在埃及的西印度士兵已经同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以及从大英帝国各地来的人们增进了良好的友谊,在板球和运动方面大显了身手,还在两次运动会上所向无敌。

除此以外,这个西印度部队在后方活动,被派到铁路和管道沿线去巡逻。有一回,一架敌机在后方降落,企图破坏铁道。这些敌人遭到英属西印度兵团的一个巡逻队的袭击,驾驶员和机上的敌人被迫扔下炸药,仓惶逃回飞机。可是,西印度士兵,主要是西普里亚尼上尉,把他们所截获的炸药运回英属西印度群岛。在他回来的时候,他被请去恢复特立尼达工人协会。就这样,西普里亚尼参加了特立尼达的*治活动,终于组成了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纲领的、与英国工*有密切联系的特立尼达工*。

石油的发现、合同奴役制的废除和特立尼达工*的成立这三者构成了大战末期强烈要求*体改革的背景。改革运动的范围不只局限于特立尼达,而是整个西印度群岛。这时,英国*府派出殖民部务次长伍德(E.F.L.Wood)视察西印度群岛和英属圭亚那。等到伍德少校到达特立尼达的时候,他发现这时的情况同弗劳德和张伯伦在二十五年前所遇到的情况对照起来,已经发生了两种根本变化。

在年和年,*体改革的主要提倡者是上层社会人士、种植园主、商人、白种人或有色人种,而其中一些思想进步的还要求为印度人争选票以及扩大西班牙港自治市的选举权。另外,在年和年,*体改革运动,和英国直辖殖民地时期的任何其他一个运动一样,都是全国规模的。伍德少校遇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况。反对改变*体的,主要是特立尼达商会,这些人在他们给伍德少校的建议中认为*体改革的要求大都是受到这个殖民地以外的一些运动的影响。

正像张伯伦在年曾经指出的那样,他们指出在现有*体形式下特立尼达的繁荣景象,在他们看来,这种*体形式足以代表各方面的利益。恰恰是这伙人在过去反对英国直辖殖民地制度的运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这个运动演变成年的争水暴动。农会也不赞成改变现有的*体形式。在年,正是殖民大臣张伯伦说的,英国直辖殖民地制度是特立尼达最好的*体形式。年,托马斯在抨击弗劳德时,强调商业界和农业界拥护*体改革的人的地位和身分。

年,特立尼达的商业界和农业界人士曾经反对解散西班牙港市议会,可是到了年,正是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和张伯伦唱一个调子,赞成英国直辖殖民地的*体最适合特立尼达。到年,伍德少校发现黑人同印度人之间有了分歧,印度人内部也分裂了。一部分,即东印度国大*,主张印度族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的社团代表制,理由是,不这么办,他们就有落选的危险,正像伍德少校所写的:

“他们主张,东印度居民信仰的不同,并没有造成住在本殖民地的基督教徒、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任何*治问题,因此,根本不能借此来反对他们作为一个种族单独推举代表。他们建议,每一个人,只要缴纳直接税,即使为数不多,也都应当行使选举权。他们反对任何文化考试,他们认为,如果已经取得完税证明,这种考试就没有必要。可是,他们同意,如果非考不可,只要认为不论哪一种语言的文化都行,也就满足他们的希望了。他们并不反对个别工业推选代表。”

另一部分印度居民是以一个印度人的代表团为代表的。伍德少校把他们的观点陈述如下:“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以选举制完全取代任命制,将对东印度居民不利,这会把他们现在在立法会议中仅有的代表也给剥夺掉。他们要求,他们在立法会议的代表应当增加。在他们看来,采用代议制,东印度人是无法选出代表的,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府没有对东印度居民给以有效的教育设施,这不能怪他们。

因此,指望东印度居民能按正当比例选出代表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有人会问,如果要求的文化考试不限于英语,他们是否会对选举制所产生的不利的结果感到同样的忧虑。他们承认,他们的地位会得到改善,但这不能改变他们反对任何改革的主张。他们说,主张社团代表制的人廖廖无几,而他们的代表团代表着东印度人的主要部分,最富裕的、最有教养的东印度人都在他们这一边。他们的支持者大多数都在圣费尔南多和本殖民地的南部地区。”

结语

年,被英国直辖殖民地制度踩在脚下的两大种族,只要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黑人和印度人都一致向皇家选举权调查委员会表示支持*体改革的要求。到年,伍德少校发现黑人同印度人之间有了分歧,印度人内部也分裂了。一部分,即东印度国大*,主张印度族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的社团代表制;另一部分印度人的代表团反对对直辖殖民地制度做任何改变,主张任命制是个好办法,因为这种制度容许组成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殖民地的各种各样的、大不相同的少数民族有代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