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多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神圣罗马帝国第十三期
TUhjnbcbe - 2024/8/29 17:38:00
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 https://m.39.net/disease/a_5862251.html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二、约瑟夫二世

约瑟夫二世

(一)年3月13日约瑟夫二世生于维也纳,他是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玛丽娅·特蕾莎与丈夫洛林公爵、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长子。约瑟夫二世受过全面、严格、保守的帝王教育,他学习古典文学、古代历史、神学,他性格容易冲动,任性而又有些残酷。当他第一个妻子且最爱的伊莎贝拉流产死后,在政治婚姻的考虑下娶了第二个妻子,就是巴伐利亚的玛丽亚·约瑟法。但他并不喜欢就精神虐待这个妻子,直到她在年死去,从此再无感情纠葛。当约瑟夫二世被任命为政务委员会委员时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和浓厚的政治兴趣,年约瑟夫二世成为德意志国王,年约瑟夫二世的父死亲后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与母亲共理朝政,但一切重大决策均受到其母特蕾莎大公干预。

儿时的约瑟夫二世

年特蕾莎逝世后约瑟夫二世单独执政,同时兼任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他全面推行和发展玛丽娅·特蕾莎的改革事业,致力于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吏支持的集中统一的德语国家,他的主张和政策被称为约瑟夫主义。约瑟夫二世在加利西亚、布科维纳、匈牙利和西本比尔根建立德意志移民区,奖励依附地区德意志贵族地产和德意志资本的发展,优先录用德意志人为文武官员。推行保护关税政策,奖励发展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年颁布关于宗教政策的《宽容令》,年至年颁布谕令废除世袭领地内的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实际上废除农奴制。把自己从父皇那里继承的巨额遗产捐献给国家,从而使帝国的财政达到收支平衡。后来在年他下旨农民必须被支付工钱而不是义务劳动,这些政策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

(二)在同天主教会的斗争中约瑟夫二世建立国家培训司铎的学院,剥夺主教的权利,限制主教同教皇的通讯联系。他解散所不从事教育或者医务的修道院,迫使3.6万名修道士离开修道院。教皇庇护六世为此特地与年3月来到维也纳,约瑟夫二世拒不让步,教皇因此不再称他为“教会的儿子”。年颁布《民法大典》,确立在法律面前宗教平等,并允许新闻自由,同时实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建立起警察组织。他在年废除死刑,这项改革直到年依然执行。约瑟夫二世强迫臣民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但在奥属尼德兰和匈牙利等传统影响很深的地方遭到顽抗。为了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修养,规定初级教育对于所有男孩和女孩都是义务的,高等教育也被少数人所选择。约瑟夫二世还给那些有天才的穷学生提供奖学金,并且允许为犹太人和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创立少数学校,在教育体制确立后他竭力为维也纳大学聘请最好的学者和科学家。

(三)自从改组军队以后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得到保证,在对外政策中约瑟夫二世与母后共同执政时就已经获得一些成功就。当波兰发生内战时他微服私访柏林与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大帝会谈,策划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使奥地利获得加利西亚,后来他同奥斯曼帝国签订条约中获得布科维纳。为亲自了解东西欧的局势约瑟夫二世还先后化名访问法国和俄罗斯帝国,年统治巴伐利亚选侯国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绝后应该以近亲普法尔茨·苏尔茨巴赫的卡尔·泰奥多尔选侯继承,泰奥多尔对巴伐利亚继承权兴趣不大,建议割让下巴伐利亚予奥地利,奥地利则把奥属尼德兰给他作为补偿。约瑟夫二世在征得特蕾莎的许可后同意这一建议,但腓特烈大帝深恐他在德意志的势力扩大,于年纠集萨克森等德意志诸侯组成同盟表示抗议并向波西米亚进军。奥地利与普鲁士等国短暂爆发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年约瑟夫二世在法俄调停下与普鲁士议和,仅占领巴伐利亚领土的一小部分。年再度访问俄罗斯帝国的约瑟夫与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缔结联盟,允许叶卡捷琳娜大帝放手推进她要征服伊斯坦布尔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同时保证奥地利获得大量领土并图谋瓜分巴尔干半岛。

当叶卡捷琳娜大帝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时他征集25万大军一同参战,但恰在此时奥属尼德兰爆发反改革起义,他只好返回维也纳。当约瑟夫二世发现众叛亲离后被迫取消一些改革措施,他为臣民谋取自由和福利的一切努力似皆成为徒劳,他受到沉重打击后一病不起,于年2月20日逝世。约瑟夫二世死时既无妻子,又无儿女,也没有情妇,堪称一个为国家奉献一生的改革者。约瑟夫二世以开明专制著称,他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建立统一的国家机构,剥夺帝国境内各天主教主教世俗权力,阻止教皇干预帝国事务。但他忽略帝国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其改革措施遭到强烈反对,最终饮恨而终。

年奥、俄再次结盟,年俄土战争爆发,翌年初奥地利依约对土宣战。9月奥军在洛多什附近地区被土军击溃,因俄军攻势凌厉奥军得以调整部署恢复进攻。年10月奥军经20余天围困攻占贝尔格莱德,由于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国际形势变化,加之面临普鲁士入侵威胁和担心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扩张,奥地利与奥斯曼帝国单独议和。年8月双方签订《锡斯托夫条约》,奥斯曼帝国以波斯尼亚部分地区换取贝尔格莱德,奥地利保证不支持俄罗斯帝国攻打奥斯曼帝国。此后因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和各自占领区内斯拉夫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两国调整国家战略,因而关系趋于缓和。奥土战争加速奥斯曼帝国衰亡,促进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形成。

三、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

聪明的帝王

(一)年5月5日利奥波德二世出生于维也纳,他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娅与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第三子。利奥波德二世在年继承父亲的托斯卡纳大公的宝座,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他决心建立一个有效的国家机器,在这个小公国里他废除酷刑拷问和死刑,平衡税收并试图削弱教会力量,鼓励代议制,在25年的时间里他是意大利半岛最开明的统治者。在他的无嗣长兄约瑟夫二世去世后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同时也是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和波西米亚国王。他即位后发现自己的哥哥的激进改革措施引发许多危险的国内外纷争,当时与土耳其的战事未息,比利时又要叛乱,匈牙利贵族也在酝酿脱离奥地利的统治,普鲁士在一边支持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敌。为不致使哈布斯堡王朝对尼德兰、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等地的统治出现动摇,利奥波德二世恩威并施,取消他哥哥的一些激进改革,结束与普鲁士的争持,迫使比利时接受和约。不顾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反对废除奥地利与俄罗斯的联盟条约,又与土耳其议和,同时安抚匈牙利贵族。他在年赴布拉格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实际上他是最后一个举行加冕式的波希米亚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是法国大革命最顽固的反对者,年利奥波德二世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皮尔尼茨会晤,他们发表皮尔尼茨宣言,声称要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年3月1日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但他在这时突然去世。

瓦尔密战役

(一)早在年欧洲其他君主国就开始警惕地注视着法国革命的事态发展并考虑进行干预,准备利用法国的混乱局面坐收渔利。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是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弟,最初平静地看待革命,尽管他仍然希望避免战争,但随着革命变得更加激进他变得越来越担心。年8月27日利奥波德二世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法国贵族协商下发表《皮尔尼茨宣言》,这是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共同反对法国大革命的宣言,其中声称准备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以恢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权,并呼吁欧洲其他君主国加入它们的行动。由于英俄等国拒绝参加使奥普当时未能实现对法国的武装干涉,但为第一次反法联盟的组成奠定基础。利奥波德二世的行为让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国革命者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巴黎方面认为《皮尔尼茨宣言》是一种对革命政权的严重威胁。年4月20日法国革命党领导向奥地利宣战,普鲁士与奥地利结盟并于年6月向法国宣战,年7月不伦瑞克公爵率领普军与奥军联合入侵法国,普奥联军与法军在瓦尔密展开激战。

18世纪末的法西国是一个由革命理想主义催生的政权,年一名法国军人在蓬图瓦兹喊出“自由、平等、博爱,否则去死”的口号,清晰地表明革命已经深入人心,任何革命的反对者都将被视作敌人来对待。在革命政府统治期间过去的雇佣兵也换上“国民士兵”的头衔,并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卫士。法国革命军的一名炮兵曾在年写道:“我对祖国的敌人毫无怜悯,他们应该流血,而且还要继续流血。我要为我的兄弟们所流的鲜血报仇,那些反革命就该死在革命者手中。”复仇和制造恐怖已成为这些士兵的直接动力,接着他们又会去唤醒那些置身于政治之外的同伴们,直到整个国家都处于无法遏止的愤怒之中。年8月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及其他几个君主制国家组成盟军入侵法国,企图对那些叫嚣着推翻君主制、砍掉国王脑袋的巴黎市民实施镇压。愤怒的巴黎民众闻讯后突袭杜伊勒里宫,并把皇室成员投入监狱。推翻近一千年的君主制度,也结束自攻占巴土底狱以来3年的君主立宪政体,进入吉伦特派(工商资产阶级)统治阶段。恐惧和愤怒同时充斥着巴黎的大街小巷,煽动民心的政治家认为必须先清除内部的反动者。

(二)年9月2日普奥联军攻占凡尔登致使巴黎危急,革命者的愤怒再次升级,一股脑地发泄在囚犯身上,多名政客和罪犯被送上断头台,这一事件被历史称为“九月大屠杀”。当权的吉伦特派主张迁都外省,雅各宾派(资产阶级民主派)则坚持战斗,其领袖之一乔治·雅克·丹东在议会上号召:“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这样法国才能得救。”雅各宾派征募6万大军开赴前线,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爱国者自发组织起来投入战斗。联军的长驱直入令法军惊慌失措,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将军开始设法控制混乱局面,把他的军队从与比利时接壤的北部边境调到南部的色当,以避免法国防御力量进一步消耗。从地形上来看迪穆里耶在丛林地区南部占据一个易于攻守的位置阿尔贡丛林,在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军队之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布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对是否该穿过阿尔贡继续前进踌躇不已,这让迪穆里耶赢得宝贵的时间,吸收由凯勒曼将军指挥的名援兵,使整体兵力增至3.6万人,超过布伦瑞克直接指挥的3.4万士兵。布伦瑞克原计划与奥地利军队在北部会师后再发起进攻,然而他听信迪穆里耶正在撤退的错误情报,并试图前往沙隆切断法军撤退路线,迫使法军在瓦尔密村附近开战。

(三)法国迪穆里耶将军指挥的摩泽尔集团军和凯勒曼将军指挥的莱茵集团军共6万人(主要是青年志愿兵)、40门火炮,撤离色当和梅斯后汇合在一起,于年9月19日在瓦尔密附近设防。卡尔·不伦瑞克公爵指挥干涉军,于8至9月间占领隆维和凡尔登两要塞后抵达沙隆并向巴黎推进。普军由集结地处发时共有13万人(一半普军,三分之一的奥军,还有其他小公国的军队),不过一路上为了掩护交通线留下不少守军,天气不好加上流行痢疾又减员一部分,到两军相遇时也只有4万人和36门火炮。9月20日凌晨普奥联军和法侨支队(两者共4万人)绕过正面法军,攻占一个法军前哨据守的小村庄,乘着薄雾在一个有风车的小山顶列阵,企图先一举击溃以青年志愿兵为主的法国援军。驻扎在耶伦山上的凯勒曼率领的援兵在两军相距约一英里时发觉普鲁士军队的突袭,随即法国炮兵展开密集的攻势,双方互用炮攻,却都未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当雾气与硝烟渐渐消散后普奥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决定把主力部队部署在瓦尔密对面,普军将火力与进攻集中在凯勒曼所在的法军中部,大敌当前的凯勒曼戴好别着革命徽章的帽子后拿起刀剑振臂高呼:“国家万岁!”一时间群情激奋,士兵们随即狂热地吼叫着:“法国万岁!将军万岁!”。克勒曼部署沙佐将军的9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正规军,专门前往支持瓦尔密正面另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缺乏经验的志愿军旅并不像普军情报和凯勒曼担心的那样是一群毫无组织纪律性的乌合之众会急于离开战场,志愿军旅官兵在战斗中坚定顽强、斗志昂扬并高呼:"祖国万岁,法兰西万岁"来勇敢抵抗敌人。同时克勒曼还组织部署12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迂回敌军左翼,由此挫败奥普联军的攻击,迫使敌军停止进攻。下午1时普军步兵又组织一次攻势,因遭到法军炮火的猛烈射击而只前进码就停下来,普军的炮火也一度动摇法军的凝聚力,但是克勒曼及时控制局面。当普奥联军在日赞库尔以北压迫共和部队时法革命军士兵在战斗中更加坚定顽强、斗志昂扬,挫败普奥联军的攻击,依然迫使敌军停止进攻。见无法突破法军防线后老迈的布伦瑞克公爵便提前收兵离开战场,炮战持续到下午4时一场大雨结束这场有点滑稽的战斗。

(四)9月20日夜间法军统帅迪穆里埃将军调整部署,率军转到更有利的阵地上,法军做好继续交战的准备,但卡尔·不伦瑞克犹豫不决而不敢再次进攻。尔后十天内由于当时法国爱国者的武装队伍正在普奥联军后方进行的活动,导致联军粮秣弹药供应不足,由此干涉军未能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9月30日干涉军开始撤退,凯勒曼将军指挥的2.5万法军受命追击敌人,但行动不够坚决。接着法军转入的总攻加速驱赶干涉军的进程,至10月5日干涉军损失近半,终于被驱逐出法国。此役法军伤亡多人,普奥联军伤亡多人。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法国民众的士气,因此在战场的那个山丘上竖起一尊克勒曼的塑像。普军之所以撤退的原因据传为当时法国当局将一批路易十六的宝藏用于收买普鲁士,和普鲁士达成一种政治上的和解。年由未经训练的法国青年志愿军组成的革命队伍再瓦尔密迎头痛击训练有素的普奥联军,瓦尔密之战的胜利是法兰西革命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法国士兵的高昂斗志对战斗的最终胜利起决定性作用,它证明战斗精神和高昂斗志有时会成为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比日常训练或武器更重要。从军事学术观点看瓦尔密交战的特点是法国两集团军在遂行共同任务时密切协同,使用密集的炮兵火力,军队在战斗中实施灵活的机动。但瓦尔密之战的政治历史意义远大于其军事意义,瓦尔密大捷成为法国人民争取祖国自由的象征。瓦尔密之后第二天法兰西共和国成立。这次胜利也就被宣传为"人民的军队打败旧军队"。由于这次胜利的鼓舞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迅即通过建立共和政体的决议,并于9月22日庄严宣布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此战之后法军一改防守局面并开始向外扩张。

蒙特诺特之战

(一)年9月20日法军在瓦尔密战役中大胜联军,两天后立法议会以胜利之势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年1月21日革命政府处决路易十六,这使得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和荷兰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革命。年2月1日英国向法国宣战,同时荷兰也向法国宣战,不久西班牙又向宣战。年3月23日神圣罗马帝国、葡萄牙王国、那不勒斯向法国宣战,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正式爆发。反法联军多次从陆地和海上入侵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从奥属尼德兰和莱茵河进攻,英国支持法国各省的起义。年3月18日法军在尼尔温登战役中被奥军击败,这时旺代省在英国的教唆下叛乱,于是法国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应对战争。年4月6日法国公安委员会成立,征召所有年龄在18岁至25岁的男子作为预备士兵,随后进行有力的反击。法军击退所有的对法侵略者(土伦战役),平定国内的所有叛乱(镇压保王党战役)。年7月27日发生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的政权被推翻,热月党人掌控法兰西共和国,他们开始向法国以外的地区挺进。年法军占领整个比利时和莱茵兰地区,还成功攻入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和纳瓦拉等地区。年4月5日普鲁士与法国签订《巴塞尔和约》,普鲁士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地区的占领并退出反法战争。7月22日法国与西班牙签署《第二巴塞尔和约》,西班牙结束反法战争并成为法国盟友。年法军在莱茵河战线接连受挫,被迫退过莱茵河,然而拿破仑·波拿巴带领的法军在北意大利获得巨大的成功。年4月10日达尔让托将军率领奥地利-撒丁联军中央师进攻由塞尔沃尼将军所率的1个法军师守卫蒙特诺特附近的阵地,塞尔沃尼师虽被击退但负责守卫法军阵地关键地段的塔姆蓬指挥的人坚持整整一天,4月12日拿破仑命令奥热罗将军和马塞纳将军分别指挥法军包围达尔让托的侧翼并迫其率部撤退。蒙特诺特之战以拿破仑,此次战斗中奥军阵亡人、被俘0人。

在意大利战场的拿破仑

曼图亚争夺战

(一)蒙特诺特之战后拿破仑迫使撒丁王国签订条约退出战争,此后他的军队占领米兰并开始围攻曼图亚。年5月下旬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法军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在拿破仑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追击奥军残部。几天后法军占领威尼斯共和国领土上的最大城市布里西亚,紧接着法军继续向加尔达湖至曼图亚一线挺进。5月底法军终于抵达奥地利人在北意大利赖以抵抗的最后一道天然障碍明乔河,逼近欧洲最著名的军事要塞曼图亚。由于拿破仑在意大利的一连串胜利,其名声达到颇为惊人的高度。督政府对这位年青军官日益扩大的势力深为不安,他们担心拿破仑可能会摆脱他们的控制,于是他们决定要遏制拿破仑的这种野心的发展。他们命令将意大利军团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拿破仑指挥,其任务是控制波河右岸,攻占罗马和那不勒斯,掩护法军的右翼,从南面封锁曼图亚;另一部分由克勒曼将军指挥,其任务是在波河左岸活动,阻止奥地利重新占领伦巴第,包围并攻占曼图亚。拿破仑对这个肢解意大利军团和分散指挥权的命令怒不可遏,他十分清楚这完全是一种蓄意修剪鹰翅的政治伎俩。他以坚决果断的态度回复督政府称:“要么收回成命,要么批准自己辞职。”他在给督政府的信中写道:“假如你们在我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假如你们让我的一切行动听从政府特派员的决定,那么你们别再指望从我那里有好的成果。你们必须对自己的指挥官有绝对的信任,如果我得不到这样的信任我并不抱怨,但我要尽力争取你们委任我其他的职位。打仗的事各人有各人的打法,克勒曼将军比我有经验,当然能比我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两人共事则一定坏事,我只有在你们赋予我完全和绝对的信任之下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我清楚知道我写这封信是需要鼓足勇气的,因为这很容易令人怀疑我野心太大,但是我有责任向你们陈述自己的思想,我不能同一个自视为欧洲最优秀指挥员的人共事。何况一个蹩脚的将军强过两个优秀的将军,打仗如同治理国家一样是一件机智的事。”迫于拿破仑的坚决态度督政府最终不敢坚持撤换这位名字已被视作胜利象征的主将,拿破仑仍留任独当一面的司令。

(二)曼图亚要塞位于波河和明乔河交汇处,其地形险要、工事坚固、可屯数万之众,有“意大利锁匙”之称。曼图亚是奥军在意大利的唯一重要基点,势在必守以阻扼法军,而法军也志在必得以控制北意大利,并打通前往德奥之路。5月30日奥军在明乔河上的防线被击破,博利厄率军1.5万人退守曼图亚城内等待着奥皇的援军,拿破仑没等奥皇援军到来便抢先屯兵城下。奥地利皇帝为了保住他对意大利的控制下定决心要不惜任何代价为曼图亚解围,鉴于博利厄屡屡出师不利奥皇派莱茵战线上享有盛名的维尔姆泽元帅前来接替他。维尔姆泽是位72岁高龄的老将军,他在莱茵战线上抽调3万名精锐部队,并在上任途中又从善战的提罗尔居民征召一些新兵,使得意大利战线上的奥军达到6万人,法军在数量上再次处于劣势。奥地利方面非常得意,曾夸下海口说:“8月底以前奥军将重占米兰,意大利将是法军的坟墓。”维尔姆泽兵分三路前往曼图亚企图迅速围歼包围曼图亚的法军,维尔姆泽派副手科斯达诺维奇率领一支部队去占领加尔达湖西岸并从侧面进攻法军,自己则指挥主力沿阿迪杰河两岸向曼图亚进军,他又派达维多维奇率部队进攻莱尼亚戈以牵制法军。然而维尔姆泽犯一个大错,他的三个纵队互不相联而彼此无从驰援,尤其是科斯达诺维奇分队与其他两路纵队中间还横亘着宽阔的加尔达湖面,这一切没有逃过拿破仑的鹰眼。拿破仑立即决定暂时放弃对曼图亚要塞的围攻,集中兵力向得不到其他两路纵队支援的科斯达诺维奇分队进发。7月31日法军把大炮埋入战壕后匆忙撤离曼图亚,维尔姆泽对拿破仑的计划变动毫无所知,还以为是法军因对自己的恐惧而仓皇撤退。维尔姆泽不费吹灰之力进入曼图亚,他向奥皇报捷说自己在阵地上缴获法军的门大炮。

(三)正当他幻想着全面胜利的时候传来不幸的消息,拿破仑军队击溃科斯达诺维奇部队,科斯达诺维奇率残部已退向老巢提罗尔。维尔姆泽大吃一惊后知道中了拿破仑的圈套,便立即率军离开曼图亚企图与科斯达诺维奇取得联系但为时太晚,拿破仑的主力部队已像猛虎一样朝他扑来。8月5日两军相遇在卡斯蒂里恩,马塞纳师首先向奥军的右翼发起进攻,刚刚交手法军便力不能支,匆匆向西北方向败退。维尔姆泽大喜后当即命令奥军对不战自溃的马塞纳师发起追击,他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鼓作气迅速打通与科斯达诺维奇的联系。然而正当维尔姆泽将自己的预备队投入到右翼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却在奥军的左翼开始,法军12门重炮一齐发射打得奥军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维尔姆泽这才明白法军匆匆撤退只不过是一个圈套。维尔姆泽率领奥军拼命抵抗,混战中险些被俘。法军向奥军左翼进攻得手后马塞纳师和奥热罗分别向奥军的右翼和中部进攻,在法军的强大攻势下奥军终于支持不住,被迫向明乔河一线撤退。在法军穷追不舍的打击下维尔姆泽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司令部所在地特兰托,心情极为沮丧。不久前他的大军就是从这里满怀战无不胜的信心出发的,如今却损伤4万人。拿破仑在这战斗进行的7天中从没有脱过靴,也没有睡过觉,无休止地急行军,一仗接着一仗。如今虽已给维尔姆泽以重创,但拿破仑没有就此让他的军队稍事休息,这支坚强如钢的军队马不停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包围曼图亚。

(四)陷入困境的老将军并不甘心失败,他征集5万兵力后打算再次奋力解除曼图亚之围,把法军赶出伦巴第。这一次老将军又犯分兵作战的错误,他亲率3万人从特兰托经由布兰塔的狭道向曼图亚进发,命达维多维奇率2万人留在罗韦雷托以掩护提罗尔。拿破仑得知这一情况故意不露声色,任凭维尔姆泽军队长驱直入。当维尔姆泽到达巴萨诺后完全脱离达维多维奇和他的后方,拿破仑立即解除曼图亚之围,调动强大兵力疾趋罗韦雷托,行军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9月4日法军抵达罗韦雷托。由于连打胜仗法军情绪十分高涨,他们在杜布阿的率领下向固守在罗韦雷托镇的奥军发起冲锋。杜布阿在冲锋中不幸受伤倒下,他挥动马刀用最后一口气喊道:“我为共和国战死,只盼在生命离开我之前听到胜利属于我军的消息。"法军在杜布阿的激励下勇敢地追逐着奥军,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达维多维奇不得不逃出罗韦雷托镇。维尔姆泽听说达维多维奇全军覆没后惊得目瞪口呆,他以为拿破仑会因此长驱直入奥境与莱茵战线上的法军会合共同进攻维也纳。老将军决定把自己的残部留守伦巴第,期待着有一天法军在奥地利遭到惨败时切断法军经过意大利的退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拿破仑的目标正是自己,法军以两天时间行军60多英里的惊人速度自罗韦雷托回师维尔姆泽前锋所在地普里莫拉诺。法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维尔姆泽的前锋在瞬息间被歼。当晚拿破仑的军队在契斯莫涅过夜,拿破仑为能分到半份士兵口粮作晚餐而高兴不已,第二天这支军队进抵巴萨诺。

(五)9月8日老将军在巴萨诺会战中遭到惨败并损失6千人,维尔姆泽带着1.6万名残兵败将退入曼图亚城。9月13日法军再度包围曼图亚城,维尔姆泽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他同奥地利的联络全部被截断,他的大炮和辎重荡然无存,全军精华损失殆尽。然而这位屡次上当而从不气馁的老将军还在坚守城池,以待希望渺茫的维也纳援军。这时莱茵战线上的法军战绩却很不佳,儒尔当将军被奥地利查理大公的军队击退,莫罗将军在奥军的压力下作战略性的退却。奥军在莱茵战线上的胜利使得奥地利王宫的御前会议作出决定,从莱茵战线上调集两个军团(6万人)由享有盛名的、年过60的老将阿尔文齐元帅率领,前去解救曼图亚和维尔姆泽。阿尔文齐的军队在数量上再次置拿破仑的军队于劣势,然而维尔姆泽所犯的分兵作战的错误又一次在阿尔文齐身上重犯了,阿尔文齐为了迷惑对方造成法军判断上的错误决定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进攻。阿尔文齐自己率3.5万人朝着正面方向挺进布兰塔河,另一支部队的2.5万人由达维多维奇率领,沿阿迪杰河谷直下提罗尔,两军计划在维罗纳会师。拿破仑得知奥军各路纵队已开始行动后便派伏布阿和马塞纳驻守特兰托和巴萨诺以遏制阿尔文齐元帅的推进,不料这支部队是奥地利的精锐部队人数众多、来势汹汹,伏布阿和马塞纳顶不住阿尔文齐的进攻,沿阿迪杰河谷败退。拿破仑不得不留下8人包围曼图亚,自己率2.8万人立即前去接应马塞纳,阻止阿尔文齐从维琴察向西同达维多维奇会师。两军在维琴察发生激烈的遭遇战,尽管双方都声称获胜,但实际上是法军在退却,拿破仑退到维罗纳并把司令部设在此地。

(六)拿破仑对自己不得不分兵作战非常恼怒,他到维罗纳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伏布阿的败军。他对这支败军说:“你们让我大为生气,居然让人从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阵地上赶了出来。你们不配当法国兵士!你们不属于意大利方面军!”几句话说得这些法军热泪纵横,他们呼喊着:“只要再让我们打一次冲锋,您就能看出我们像不像意大利方面军。"看着这一张张风尘仆仆的、充满信心的脸庞后拿破仑愤怒的语调缓和下来,果然在此后的战斗中这支部队表现得特别勇敢。拿破仑再次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他要在达维多维奇同阿尔文齐会合前击溃阿尔文齐的军队。这时阿尔文齐的军队已抵达卡列迪耶罗,拿破仑不失时机地命令马塞纳率军冲向这个阵地。交战时狂风暴雨大作,法军进攻十分困难,尽管马塞纳使出浑身解数但仍被人数众多、阵地坚固的奥军击退。拿破仑见此情况认为十分着急,一旦达维多维奇从卡列迪耶罗的后方同阿尔文齐会合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紧急关头拿破仑采取一个极其大胆且完全出人意料的行动,当晚拿破仑给基尔马内留下人防守维罗纳,其余部队则后撤佯装退到曼图亚。可是不久他的队伍又转向阿迪杰河,迂回到阿尔文齐军的尾部阿尔科拉村,冒险地把自己置于阿尔文齐和达维多维奇之间。这里的地形也对法军十分不利,阿尔科拉村四周都是沼泽地带,通往村内的各堤坝非常狭窄,进攻十分困难,后撤则更加危险。拿破仑一心想趁达维多维奇赶到之前拿下这个据点,他不顾地形的不利于11月15日拂晓分兵三路,沿通往阿尔科拉村的三条堤坝冲锋。奥军根本不知道法军的主力已撤离维罗纳,起先还以为是法军轻装部队的突袭,后来才弄清真相。奥军顽强地把守着这几条狭窄的通道,奥热罗率领第一纵队冲到阿尔科拉村桥头,因猛攻不下而伤亡惨重被迫退兵。这时抢占洛迪桥一幕中拿破仑抓过一面军旗后奋不顾身地冲上桥督促自己的部队再次冲锋,奥军火力十分强大导致法军再次败阵。混乱之中拿破仑掉下堤坝陷入沼泽后行将灭顶,这时奥军的先头部队已赶到他前面,把他和他的败军隔开。士兵们眼见拿破仑身处险境后感觉情势紧急并高呼"救出司令",他们奋勇地冲向前来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垮奥军,从沼泽中拉出拿破仑并攻占桥梁。

(七)战斗持续3天且打得非常艰难,阿尔科拉桥三易其主,期间没有任何喘息机会。两军将士都已精疲力尽,士兵们巴不得早些收兵回营。在这最后时刻拿破仑带领全部士兵发起最后的攻击,他派25名精锐骑兵迂回到敌军的侧翼,吩咐他们在冲锋时吹响随身带的三只喇叭并高呼法国骑兵来了。果然奥军见此情景一片大乱,他们以为法国的全部骑兵已经越过沼泽地。趁这个机会拿破仑立即下令前线总攻,这时一颗榴弹飞来就要在拿破仑身边爆炸,这时一个自进攻小直布罗陀时就跟随着拿破仑的炮兵大尉米尔隆立即扑上前去解救拿破仑,自己却被炸得血肉横飞。拿破仑因此被激怒,他要为这位英勇的朋友报仇。拿破仑率全军猛冲过去让奥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阿尔文齐的军队终于被粉碎,溃败的残军退往蒙特贝洛。奥地利害怕这位年轻的法国军官会乘胜兵临维也纳城下,便不惜任何代价再次征兵并昼夜兼程驰援阿尔文齐。年1月7日又有6万人聚集在老元帅的麾下,奥军数量再次超过法军,老元帅这次下定决心要救出维尔姆泽并攻占伦巴第。阿尔文齐令士兵潜越战地伺机进入被围困的曼图亚,告诉维尔姆泽他将再度前来搭救,叫老将军奋力出击牵制敌军并接应大军前来。并告诉他在万不得已时可杀出曼图亚退往教皇领地与教皇军队会合,从南面牵制和威胁法军。这名间谍怀揣这道命令出发,不想在路途当中被法军抓获。当他被拖到拿破仑面前时他慌忙吞下裹着急件的蜡丸,拿破仑不得不从他的肚子中取出蜡丸,奥军的计划因此被暴露。拿破仑迅速作好迎战准备,他留下塞律里埃继续围攻曼图亚,随即将中央阵地重设在维罗纳,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去支援被奥军主力攻击的任何阵线。阿尔文齐仍然没有吸取上次分兵作战的教训,他又采取两条行军路线。阿尔文齐自己率军沿阿迪杰河前进,普罗韦拉则统另一军沿布兰塔河前进,两军拟在曼图亚城下会合。拿破仑派儒贝尔驻守利沃里以阻击阿尔文齐,又派奥热罗师监视普罗韦拉的推进,自己则留守维罗纳随时准备支援任何一个需要支援的阵地。

(八)1月13日阿尔文齐军与儒贝尔军相遇,儒贝尔苦守阵地一整天甚为吃紧。拿破仑率军连夜在铺满白雪的道路上急行军32公里,于子夜2时抵达利沃里山地。法军借着朦胧的月光俯视山谷,只见分隔开的5处营盘里篝火无数,如此众多的敌军使一些法军不寒而栗。拿破仑以仔细地观察山下5个营盘的阵地后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阿尔文齐的炮兵尚未到达,否则他不会把大军驻扎在远离攻击目标的地方。拿破仑断定奥军不会在第二天清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灵机一动要强迫阿尔文齐提前行动。一些小规模的袭击开始不断地骚扰着阿尔文齐的军队,阿尔文齐以为这只不过是法军的前哨并非主力,因而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周密部署,结果奥军轻而易举就被法军击退。阿尔文启发现情势不对后断定这必是法军主力,他迅速组织起全部奥军发起勇猛地攻击,这正中拿破仑的下怀。拿破仑亲自骑马前去唤醒因通宵行军极度疲惫而躺倒酣睡的马塞纳所部,命他们立即起来行动,这位英勇的将军立刻率领所部横扫一切进攻的敌人。这时法军炮兵已经就位,而奥军炮兵尚未赶到,居高临下的炮轰加上骑兵和步兵的不断冲锋使得奥军冲击山顶的企图连遭失败。阿尔文齐见硬拼不行想出一个主意,他派卢津扬率领一个师迂回到拿破仑的侧翼,命其占领法军阵地后面的高地以期前后夹击法军。可是还没等卢津扬完成自己的使命奥军主力在法军的打击下已乱阵脚,四下溃散奔逃,卢津扬也遭到法军的围困只得投降。事后拿破仑评价道:“这是个好计划,可惜这些奥地利人不善于估量时间的价值。"只要卢津扬提早1小时在利沃里各高地正面激战时占领法军后部,那1月14日很可能就会成为拿破仑战史上最暗淡的一天,而并非最光辉的一天。自这天后阿尔文齐再也不敢去解救曼图亚和困境中的维尔姆泽,他率残部仓皇逃回提罗尔。

(九)在这艰难的一天中拿破仑的三匹坐骑中弹死去,但他毫无惧色,仍然镇定地指挥着战斗。在战斗中他得悉普罗韦拉所率的奥军已冲到加尔达湖,并用小艇同曼图亚取得联系,因此不等看到卢津扬的投降便把追击阿尔文齐残部的任务托付给马塞纳、缪拉和儒贝尔,自己率援军赶赴阿迪杰河下游。拿破仑知道奥热罗的兵力单薄不足以抗击普罗韦拉的军队,他必须前去阻止维尔姆泽同普罗韦拉的会合。拿破仑急行军一昼夜于15日傍晚抵达曼图亚近郊,这时塞吕里耶的处境十分急。就在几个小时前普罗韦拉的一团轻骑兵身披白斗篷化装成法军大摇大摆地朝曼图亚郊区圣乔治镇开来,围城法军正准备开门迎接这支军队,一名军士好生奇怪:”为什么这些白斗篷历经多次战役磨损还这样光滑挺括像新的一样?“法军警觉起来,一经查问发现这支军队正是奥军,法军立即予以反击打退这支骑兵部队。事过之后塞吕里耶仍心有余悸,之前差点让奥军占领圣乔治镇,这位围城司令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拿破仑听取塞吕里耶的报告后立即提醒大家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他自己则整夜巡查着各个岗哨。一次他发现一个哨兵斜倚树根睡着了,他没有唤醒他,而是接过士兵的枪替他站了半个小时的岗。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替自己放哨的正是总司令拿破仑,不禁惊恐万分,扑通一声跪倒在拿破仑跟前。拿破仑平静地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一会。下次可要小心。"这哨兵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劲地直点头。不过后来拿破仑对此事矢口否认,他说:“只有文人能够编得出这样的故事!”第二天清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圣乔治镇打响,勇敢的法军用刺刀猛扑奥军的阵线,击溃所有企图抵抗他们的敌人。在法军的凌厉攻势下奥军队形开始出现混乱,这时尾追普罗韦拉的奥热罗师也开始向奥军背后逼进,奥军腹背受敌后走投无路,不得不停止抵抗,下午2时普罗韦拉军缴械投降。

(十)城中老将维尔姆泽得知前来解围的奥军全被击溃,再加上城中粮秣已尽不得不派出信使与法军议降。信使走进法军司令部的帐篷对裹着大氅坐在帐内一角的拿破仑说:“自己的主将还可以坚守很长时间,不过如果投降条件优惠他们可以立即献城。”拿破仑走到奥军使者面前挥笔写下投降条件,他告诉使者说:“这些都是你们主将受之无愧的条款。他可以接受,等一个星期、一个月也可以,不会再加重的。同时告诉他波拿巴将军即将出发去罗马。"奥军使者读了纸上的条款后发现比他们奢望的还要宽大,便马上签署降书。2月2日维尔姆泽率军开出曼图亚,为了不让这位年迈的老将感到受辱拿破仑回避值得自豪的接受奥地利驻意大利最高统帅缴出佩剑的投降仪式,只有塞吕里耶在场受剑。督政府对拿破仑的宽容大度有些不满,但拿破仑根本不理会他们的旨意,他上报说:“对奥军提出的条款,我以为既对得起勇敢而又可敬的人,也无损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尊严。”长达9个月的曼图亚争夺战结束了,奥军在此期间总共折损2.7万人,多门黄铜大炮落入法军之手。奥热罗奉命赴巴黎向督政府呈献缴获的60面军旗,他受到巴黎人民欣喜若狂的欢迎。年3月法军入侵奥地利境内并占领盖茨、伊斯的利亚、卡尔尼奥耳和卡林西亚四个省份,兵锋直逼维也纳城下。奥军无力阻止法军的推进,4月奥皇遣使向拿破仑求和。奥地利于年10月18日与法国签署《坎坡福尔米奥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奥地利国将奥属尼德兰割让给法国;威尼斯共和国被奥地利和法国瓜分以作补偿;奥地利承认法国对莱茵兰和北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该条约标志着奥地利退出反法联盟,此时唯有英国和法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

四、弗朗茨二世

弗朗茨二世

马伦哥战役

(一)年2月12日弗朗茨二世出生于维也纳,他是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与西班牙的玛丽亚·路易莎之子。年7月5日弗朗茨二世就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时德意志城邦割据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早已失去实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德意志诸城邦的分化,帝国的前景并不乐观。年拿破仑远征埃时沦陷于与奥斯曼帝国在埃及自治的马穆鲁克的战争,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于埃及的时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年5月19日奥地利和那不勒斯王国在维也纳签署一项联盟协议。11月29日奥地利将军卡尔·马克占领罗马恢复教皇的权威,12月1日那不勒斯王国与俄罗斯帝国和英国都签署联盟协议,年1月2日被拿破仑惹恼的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英国之间签署合作协议,第二次反法同盟反法联盟正式形成。年反法联军在俄军将领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在意大利多次击败法军,把他们赶回阿尔卑斯山。反法联军在荷兰和瑞士对那里的法军进行入侵,但在卡斯特里库姆战役和苏黎世战役中被彻底击溃,反法联军攻势遭到遏制。这时英国坚持在波罗的海搜寻船只,俄罗斯为解决此时退出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经历围困阿克的失败后被迫撤回埃及,此时拿破仑敏锐的察觉到法国的政治和军事危机,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于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取得法国的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拿破仑派莫罗进军德意志,他本人亲自在第戎集结军队后穿过瑞士与阿尔卑斯山阻断奥军与本土的联系,从后方进攻意大利的奥地利军队。

(二)年法军在意大利和莱茵地区的战场上连番失利,拿破仑取得统治法国的权力成为第一执政后便部署反击。0年5月拿破仑率领一支3.7万人的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支援被奥军困在热那亚的法军。热那亚被奥军攻陷后拿破仑决定与奥军正面决战,6月9日法军在芒泰贝洛击败奥军,奥军统帅米高·冯·梅拉斯元帅忧虑补给线遭切断。重整部队的他没有立刻攻击法军,拿破仑误判奥军将要撤退,便从自已的部队中拨出两支分遣队,一往南、一向北来试图拦截奥军,奥军这时发动攻击叫拿破仑措手不及。13日下午法军左翼先头部队加尔达师在博尔米达河东面的马伦哥附近与奥军相遇,接着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经过八个小时的激战奥军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敌情不明法军停止前进。当天晚上拉纳和维克托的部队在马伦哥及其以北地区停留过夜,天黑以前拿破仑赶到马伦哥命令加尔达立即查明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情况,他因为没有弄清梅拉斯的真实意图,一直担心奥军会向兵力分散的法军突然发动进攻。不幸的是加尔达带来一个错误的消息,说河上只有一座桥梁且已被奥军彻底破坏,拿破仑轻信这个情报认为梅拉斯已经彻底放弃向东突围的企图,准备向热那亚方向撤退。于是他在当天晚上离开马伦哥返回到自己的司令部,马伦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位于亚历山大里亚东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从亚历山大里亚通向皮阿琴察的大道从这个村庄穿过。它紧靠着一条名叫丰塔农讷的小河,这一带地形比较复杂,村庄、农舍和葡萄园星罗棋布。这些天然障碍对于防御者是十分有利的,并在马伦哥会战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三)马伦哥交战开始前法奥双方都不知道自己对手的虚实,实际情况是双方兵力大体相当且奥军稍占优势。当时拿破仑在这块小平原上共有五个步兵师和四个骑兵旅(总兵力2.6万人),这里面不包括路易·夏尔·安东瓦尼·德赛·德·维古率领的步兵师(五千让),因为13日中午该师已奉命前往托尔托纳南面的西拉法里去堵塞梅拉斯南逃的退路。法军成两线配置,第一线是拉纳军和维克多军,准备担任主要攻击任务;第二线是拉波普师和莫尼尔师,充当预备队。与此同时梅拉斯的部队(3万人)完全集中在亚历山大里亚要塞,尽管奥军在6月9日的战斗中被击败,而且13日下午又遭到挫折,但是整个奥军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梅拉斯并不打算向热那亚方向退却,同拿破仑的判断相反,梅拉斯的计划正好是要集中全部兵力来作孤注一掷的决斗,准备向斯特拉德拉方向突进,力求北渡波河再奔向曼图亚要塞。13日夜间马伦哥战场一片寂静,这使得拿破仑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梅拉斯已经溜之大吉。于是他在14日一早下达命令叫担任预备队的拉波普师渡过波河,向瓦伦察方向搜索以阻止奥军北窜,同时又派人通知德赛继续向西推进查明奥军去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酝酿成熟的大战突然爆发。6月14日上午9时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倾巢出动,象潮水般地涌过博尔米达河。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两座新的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时锐不可挡,直扑法军阵地,很快便把法军前卫逼退到马伦哥。接着奥军又将加尔达师赶出马伦哥,维克多急忙率沙门巴克师前往增援,但由于奥军的攻势猛烈使法军仍无法挡住敌人的进攻。这时克勒曼率领的重骑兵旅及时赶到,立即向一部分突出冒进的敌人发起反攻,经过一番激战将敌人的骑兵赶过马伦哥西面的丰塔农讷河。克勒曼的这一行动迟滞敌人的进攻,为法军向前机动兵力赢得时间,使拉纳率领的瓦特林师得以迅速加强法军的右冀,在马伦哥与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之间展开成战斗队形。

(四)上午10时整个战场的形势又发生急剧变化,奥军倾其全力展开进攻,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完全攻占马伦哥,而且把瓦特林师赶出卡斯特尔切利奥洛。正在这时拿破仑从后方赶到前线,他发现形势严重后立即命令近卫军在右翼展开,设法迟滞奥军前进。同时命令担任预备队的莫尼尔师迅速如入战斗,从敌人手里夺回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然而这个师是拿破仑手中唯一可供使用的一支预备队,在原来留作预备队的三个师中包德师已于昨天下午被派到亚历山大里亚以南去了,拉波普师则于今天早上被打发到被河北岸。在这关键时刻拿破仑手中再也没有任何预备力量,这对法军来说预示着巨大的危险。莫尼尔师投入战斗后曾经一度夺回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但由于兵力悬殊抵挡不住象潮水一股涌来的奥军,没有多长时间卡斯特尔切利奥洛又被奥军夺去。这时法军左右两翼都已陷入困境,人员损失惨重,弹药消耗将尽,士气已经大大低落。最后在奥军不断增强的压力下法军被迫全线后退,不过且战且退的法军仍然勉强保持着队形,依靠骑兵掩护步兵得以退守马伦哥东面的圣吉里亚诺。下午2时法军的失败看来将成定局,因为它的预备队早已用完,还可用来进行射击的火炮总共只剩下五门。不过这个时候的奥军也已丧失原来的进攻锐气,只是缓慢地进行追击。下午3时梅拉斯认为大局已定后欣喜若狂,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前往维也纳报捷。信使报告奥军在马伦哥平原大获全胜,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已被彻底击败,缴获的战利品和捉到的俘虏很多,目前尚未计数。同时他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察赫,自己离开战场返回亚历山大里亚。这时不管是法军部队还是指挥机关确实陷在一片混乱之中,人们惶惶不安,形势极其严重。然而身在前线的拿破仑仍然镇定自若,沉着地指挥着战斗。在拿破仑看来战斗并没有最后结束,几个小时以前他已派人送出紧急命令调德赛立即带领包德师火速驰援,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马伦哥,因此他认为还有最后获胜的一线希望。由于抱着这种信念他一再强调必须坚持下去,任何人不得继续后退。

(五)下午5时正当法军接近崩溃的时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德赛将军部队的赶到让法军获得新的生机和希望。德赛到后立即赶到拿破仑面前同他商议反攻之法,德赛建议在发起反攻之前必须集中炮火向敌人进行猛烈射击,阻止奥军继续前进。拿破仑采纳这个意见,立即命令马尔蒙将德赛带来的十三门火炮和原剩的五门火炮集中在一起先向敌人进行射击。同时指示德赛率领部队隐蔽在附近一座小山后面,而将克勒曼率领的骑兵旅配置在左边,只等时机一到立即发起反攻。这时缓缓追击法军的奥地利部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们一致认为这场胜利已经稳拿到手。奥军参谋长察赫和他的主帅一样刚愎自用,身在战场而对敌情一无所知。在他看来法军已经被打败,剩下的残部不堪一击,很快就可收拾。因此他不去督促部队进行有效的追击,而命令部队暂停下来在原地休息和用饭。就在这时法军的反击开始了,在法军火炮的猛烈轰击下奥军的队形顿时大乱,德赛乘此时机立即率领部队从正面猛扑过去。这位被拿破仑赏识的将军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不愧是一员有胆有识的猛将,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个个争先,一齐冲杀过去,马上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面对这一攻势敌人大惊失色,随即纷纷逃散。与此同队克勒曼率领重骑兵向敌人侧翼发起猛攻,转眼之间便将敌人切成两段,这样便使敌人陷入更大的混乱。刚才奥军还是一支胜利之师,土兵们奏着军乐、打着军旗、兴高采烈地缓缓向前推进,这时奥军一下子变成乌合之众,只见土兵们惊惶失措、狼狈逃窜,完全不能称为部队。在这混乱中有的被霰弹击中当场毙命,有的被马刀砍倒血肉横飞,更多的是成批成批地跪在地上举手投降。奥军这个突然的失败马上导致全线的溃退,他们节节败走,被迫放弃马伦哥和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继而涌向博尔米达河争相逃命。法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鼓作气把奥军赶过河去,直到暮色浓重法军才停止追击。由于德赛及时来援法军转败为胜,最后取得马伦哥战役的大胜。不幸的是在反攻开始不久德赛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当即阵亡,战斗结束后拿破仑赶到现场为德赛洒下不少热泪。他悲痛不已地说道:“如果现在能够拥抱德赛,这一天该有多好啊!”据拿破仑身边的人说在多年的征战中他们只看见拿破仑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在马伦哥战役中德赛将军被敌人击毙的时候,另一次是若干年后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拉纳元帅被炮弹炸断双腿后在拿破仑怀中死去的时候。马伦哥战役的代价是高昂的,双方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奥军共损失九千四百人,法军也损失五千八百人。

(六)6月15日上午梅拉斯看到大势已去后派出代表向拿破仑求和,当天下午拿破仑派贝尔蒂埃与梅拉斯在亚历山大里亚签订停战协议。奥军虽然战败但是尚未陷入绝境,法军虽然获胜但本身也已疲惫不堪,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拿破仑十分愿意结束这场战争。他同意在意大利境内停止敌对行动,从六月二十六日起奥军撤到波河以北和明乔河以东地区,但仍派兵留驻佩斯基耶拉和曼图亚两个要塞。双方在明乔河以西地区设立一个非军事地带,避免发生冲突。梅拉斯的两个信使先后回到维也纳,在刚刚报告马伦哥的全胜后又送回惨败的消息,使奥地利王室和首都人民开始欢天喜地后接着垂头丧气,演了一场引起莫大轰动的闹剧。关于马伦哥大捷的消息六天后传到巴黎,六月中旬在巴黎和法国的所有城市中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情等待着意大利战场的消息。保王党人盼望着拿破仑失败,希望法军被奥地利人打垮以便迎接波旁王朝复辟。广大的群众包括资产阶级在内渴望拿破仑取胜,从而挽救法国的命运。开始时消息很不准确,各种传闻迭起,有的说法国人战败了,有的说拿破仑阵亡了,有的说法军取胜了。消息互相矛盾,给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6月20日下午1时巴黎城内礼炮轰鸣。人们得到正式消息是法军大获全胜,奥地利已被打垮,梅拉斯被迫乞和,意大利又被拿破仑占领。整个巴黎立刻沸腾起来,人们按接不住内心的激乱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这一重大胜利,广大群众一致认为这是法兰西共和国对欧洲反法联盟的胜利,是新政权对保王党人的胜利。他们无法预料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统治,一种更加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工人群众的统治,当时广大群众对于拿破仑和新政权的支持完全建立在憎恨波旁王朝的基础之上。

(七)马伦哥战役结束以后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这不仅符合法国的利益,也符合他个人的利益。经过八年的战争法国人民已经厌恶打仗,法军获得马伦哥大捷后一种渴望和平的情绪更加发展起来。拿破仑执政刚刚半年地位还很不稳固,在他远征意大利期间国内的雅各宾派和保王党人一刻也没有停止推翻执政府的活动。另外由于连年战争法国国库已经一贫如洗,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所有这一切促使拿破仑急于想和奥地利达成一项和平协议。于是他在从意大利返回巴黎前用娓婉的语言给奥地利皇帝写了一封信呼吁和平,并建议在《坎波-福米奥和约》的基础上与弗朗茨二世举行谈判。然而拿破仑的这个建议提得显然不是时候,当时奥地利虽然在意大利遭到惨败但还远远没有被彻底打垮,它在德国境内还有一支数量远占优势的军队。另外第二次反法联盟还没有彻底瓦解,英国政府多次表示继续给予资助,鼓励奥地利人无论如何要支持下去。上述种种因素使维也纳宫庭内部分为两派争吵不休,这就迫使拿破仑不得不继续用战争施加压力。11月5日拿破仑宣布取消法国与奥地利的停战状态,命令法军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战场同时转入进攻。12月2日莫罗将军率领莱茵军团在德国南部大败约翰大公爵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取得霍恩林登大捷。这次胜利打开通往维也纳的道路,迫使奥军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与此同时麦克唐纳率领一个新军团在意大利出征,于严冬季节成功地穿过施普鲁根山口,顾利地前出到阿迪杰河上游地区。这一出色的行动再次切断曼图亚要塞与奥地利之间的联系,这样驻意大利的奥军一次签订停战协议。在法军强大的冬季攻势下奥地利终于屈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法国同奥地利终于在1年2月9日正式签订《吕内维尔和约》,从而结束第二次反法联盟中的法奥战争。

霍恩林登战役

(一)0年6月14日的马伦戈战役中法军取得对奥军的决定性胜利,拿破仑重新占领意大利北部。与此同时法军统帅莫罗入侵巴伐利亚,12月3日法军在霍恩林登战役与奥军交战,霍恩林登交战前双方的先头部队于12月1日在安普芬遭遇,战斗中法军失利。初战获胜使奥军滋长可以轻易取胜的心理,奥军根据侦察到的不可靠情报得出法军已开始向伊萨尔河对岸撤退的错误结论,据此约翰大公命令军队展开追击。奥军分四路向安青挺进,追击穿过林地时发现道路崎岖不平,而且组织涣散军队的缺少统一的指挥、各路动作互不协同、没有组织侦察。与此同时法军于12月3日拂晓在霍恩林登村外占领阵地,战斗队形成两线配置,第一线3个师,第二线1个师,骑兵在两翼,另指定2个师实施迂回机动并突击奥军左翼。晨8时奥军先头部队走出森林在霍恩林登村外突然与法军主力遭遇,因地处森林且缺乏道路奥军不能同时将其全部兵力投入交战,另外其左路在行进中遭到法军1个师的攻击而未能与主力汇合。法军完成迂回机动并从后方突击敌军后莫罗立即命令转入总攻,在这以前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法军从正面和后方同时发起突击决定交战结局,中午前奥军战败,在法军追击下开始向因河退却。此战奥军损失1.4万人,其中9千人人被俘,87门火炮被法军缴获,法军损失2人。奥军在霍恩林登的失败以及后来法军对维也纳的进攻,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并签订不平等的吕内维尔和约。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以部分兵力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大胆、果敢的机动,以及坚决地追歼敌人是法军在霍恩林登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二)12月3日法军在霍恩林登战役中大破奥军,之后法军进逼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1年2月9日法国与奥地利签订《吕内维尔条约》,条约内容为:奥地利须要履行早前《坎坡福尔米奥条约》的决定;奥地利须放弃于德意志的一些占领地;奥皇放弃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主权;法国控制延伸至莱茵河左岸并拥有完全主权,但法国放弃所有对莱茵河东岸的领土主权;意大利中的争议边界重新界定,托斯卡纳大公国并入法国、当地大公可于德意志取得土地作补偿;双方同意尊重巴达维亚共和国、奇萨尔皮尼共和国、海尔维第共和国及利古里亚共和国的独立;北意大利的两个半独立政权,特伦托及布雷萨诺内的主教领地均世俗化,并划归奥地利所有。2年3月25日英法签署《亚眠条约》,正式结束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第二次反法同盟结束后神圣罗马帝国丧失全部意大利领地,瑞士成立赫尔维蒂共和国掠夺奥地利大公国在阿尔卑斯山中部的领地。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为了对抗拿破仑称帝的野心弗朗茨二世于4年8月10日成立奥地利帝国,自称奥地利皇帝,于是弗朗茨二世成为一位拥有两个皇帝头衔的统治者。

乌尔姆战役

(一)2年3月法国和英国签订《亚眠和约》后双方停止敌对行动,条约规定英国会从马耳他、直布罗陀、埃及等占领地撤军,把管治权交回马耳他的圣约翰骑士团、直布罗陀殖民地的荷兰,法国会从拿玻里王国、罗马教宗领地等地撤军。《亚眠和约》订立后双方并没有全面遵守,而且双方之间仍存在许多问题让条约的执行变得越来越困难。3年5月英国捕获法国与荷兰船舶的事件成为条约双方关系恶化的导火线,拿破仑对英国军队没有撤离马耳他岛感到愤怒。当拿破仑派遣远征军重新控制海地时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长期不妥协导致英国于3年5月18日撕毁《亚眠和约》并对法国宣战。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奥地利帝国起初持观望态度,4年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同时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一举动激怒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5年弗朗茨二世决定纠合英国、英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把新成立的法兰西帝国推入战火内。奥地利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国的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拿破仑在8月率军东进应战,10月20日法军炮轰乌尔姆。年的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拿破仑以迅速击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拉开战幕,当时皮奥联军的力量比他强大,他便在内线采取行动,先在两个结盟的敌手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个击破。初战取胜后他便实施无情的追击,结果赢得辉煌的胜利,尽管洛迪之战的胜利也许是不必要的。此后当众寡悬殊而被迫采取守势时,他又乘奥军维尔姆泽部短暂分兵之机迅速转入进攻。这样就使他在8月初赢得卡斯蒂利奥内大捷。9月再次对败敌穷追不舍又使他赢得巴萨诺之战的胜利,而阿尔科拉防御战则是靠熟练地机动预备师而取胜的。

(二)年法军的胜利同样引人注目。战役在隆冬开始,先是防御战打得非常艰苦。由于拿破仑在利沃里实施出色的战术性反击,结果赢得胜利的桂冠,紧接着把战略目标又急骤地转移到曼图亚,此后他长驱四百英里把胜利的意大利军团带到距敌国首都不到一百英里的地方。年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敌人的战术训练和装备固然停留在中世纪水平,但在干燥气候中进行沙漠战却异常艰苦,这就要求在组织、训练和战术上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而拿破仑在这些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功,他对官兵们的精神感召力也是非凡的,他以必胜的信念激励着他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诚然部队在亚历山大港登陆的组织工作很糟,如果与他对阵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欧洲敌军那他必将一败涂地。其后治理所征服的东方国家无疑发挥拿破仑的组织才能,并为他后来治理法国这个更大的任务作好准备。不过他向阿克盲目冒进却是一个战略错误,因而也受到失败的惩罚。0年的马伦哥会战中作为一次战略机动虽然构思十分出色,但由于侦察疏忽和战术计划失误几乎导致失败,这次决战暴露拿破仑的领导能力也有失常的时候。他本来是输定的,因为他没有保留能影响战局的战术预备队,第一线步兵也缺乏适当的炮兵支援,他也没有保留任何骑兵预备队用于乘胜追击扩张结果。马伦哥之战纯属侥幸取胜,这主要是由于敌手无能而取得的,拿破仑对于马伦哥会战的指导远不如他过去在意大利战役中所表现的那样果断和善于机变。

(三)5年8月9日奥、英、俄三国为了防止法国主宰欧洲而结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当时正和他庞大的侵英舰队一起呆在布伦,其大军团已经作好上船的准备,只等维尔纳夫和冈托姆的联合舰队扫清多佛尔海峡便渡海远征。不过他已意识到在其后方正在蕴酿一场战乱,7月31日他写信给他的外交部长塔列朗说:“我从意大利获得的情报都说明必有一战,其实奥地利人对此毫不隐讳。请准备一份致奥地利大使科本兹的照会,在适当的时候交给他。该照会应写得娓娓动听,入情入理。”拿破仑仍急于先对英国发动一次致命打击,再对付其大陆上的敌人。5年8月9日他获悉维尔纳夫的舰队刚从西印度群岛返回后,便于7月22日在费罗尔港附近被考尔德所拦截,而冈托姆根本就未曾离开布勒斯特,他发动入侵的希望开始破灭。8月12日他写信给塔列朗说:“请告诉奥地利大使科本兹我在等待他的答复,如果得不到答复我将进入瑞士并撤除我在海峡沿岸兵营。不允许拖延搪塞,不允许在蒂罗尔有任何外军,奥军必须返回他们原来的驻地,否则我就要开战。”这本身就是一个狡诈的骗局,因为它企图使奥军相信法军将从意大利方向发起主攻。次日他写信给康巴塞雷斯说:“奥地利正在武装,而我希望它解除武装。如果它不按我的意愿去做,我将率二十万大军登门进行一次令它长时间都难以忘怀的访问。奥地利欲与我交战简直是发疯,欧州还没有哪支军队能与我匹敌。”不过他依旧没有离开布伦,他仍希望他的舰队在最后时刻会突然出现。一直到5年8月23日他才完全放弃侵英计划,并决定在俄国援军赶到之前先进攻奥地利。那天他写信给塔列朗说:“我越考虑欧州局势越迫切感到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到四月份我就会发现在波兰有十万领英国薪饷的俄国军队,在马耳他有一万五到两万英军,在科孚岛也会有一万五千俄军。到那时我们的情况就危急了。”

(四)为了一劳永逸地击败奥地利拿破仑决心占领维也纳,通往奥地利首都的战略走廊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多瑙河谷,另一条是波河河谷。拿破仑在月和年的战役中曾成功地取道波河河谷进军维也纳,而0年马伦哥之战击败梅拉斯也是在这条河谷之中进行的。为了防止他沿这条战略轴线再次胜利进军,奥地利最高当局集结一支9.5万人的部队据守阿迪杰防线,由奥地利最优秀的军事将领34岁的查理大公指挥。就政治意义而言由于奥地利希望收复伦巴第,所以波河流域对于奥地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地区。为了阻塞多瑙河谷这条战略通道奥军在因河一线(即奥地利与巴伐利亚边境)还集结另外一支六万人的部队,由涉世未深的费迪南大公指挥。费迪南大公年方24岁,不过其参谋长却是53岁的老将麦克。由于俄奥的联盟这支部队在十月份还将得到十万俄军的增援,俄军正通过波兰和摩拉维亚西进。奥军的作战计划是查理大公对付法国的意大利军团,该军团当时正据守着阿迪杰河防线,即维罗纳至阿迪杰河与波河会合处一线。同时费迪南大公则经上多瑙河谷前进到其支流伊勒河一线,以期谋取巴伐利亚选帝侯的2.5万可用之兵支援。奥军在那里应能牵制法军的任何进军直至俄国援兵到达,俄军将使他们在数量上获得可观的优势以致足以入侵法国本土。这是一个十分稳妥的计划,而拿破仑只有靠行动迅速和反应灵活才能挫败它。拿破仑的主要目标是在俄军到达之前进攻多瑙河谷里的费迪南大公,但同时又要设法牵制住波河河谷的查理大公,不让他增援多瑙河战线。5年5月23日他决定实行五百英里强行军,把整个大军团(17.6万人)从海峡沿岸转移到多瑙河这边来,同时还把已退休的四十七岁的马塞纳元帅也请了出来,要他指挥6.5万人的意大利军团,以在维罗纳战线对抗查理大公。

(五)拿破仑思想敏捷,实施其计划不浪费一分钟。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不仅是军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为了确保普鲁士在未来的战争中持中立立场,他于5年8月24日派自己的宫廷大总管迪罗克将军前往柏林,与普鲁士国王就一项密约进行谈判,作为交换条件他愿意将刚兼并的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接着他又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三位选帝侯以及黑森-达姆斯塔特的伯爵,对他们威胁利诱后要求他们与法国结盟,他们勉强接受拿破仑的要求。这样他就获得利用他们的领土作战场的权利,而且还为自己的军队弄到4万援军,不过其中只有巴伐利亚的2.5万人尚有一定的战斗力。处理完外交领域的事务的当天拿破仑就要求贝尔蒂埃命令五个独立骑兵师(2.1万人)向莱茵河平行开进,扼守该河从纽夫布里沙赫到斯特拉斯堡之间的渡口,这些师将构成大军团的前卫。次日他派其妹夫缪拉亲王以“包尔蒙”上校的假名对巴拉丁纳、巴伐利亚和黑森林作一次快速侦察,并就道路状况和河川的宽度提出报告。缪拉拟于5年月13日回到斯特拉斯堡,届时他将暂行代理大军团总指挥,皇帝到达后再统领骑兵军。拿破仑的工程兵高级军官贝特朗将军也被派往上述地区,对那里的一切桥梁、渡口以及徒涉场作更详细的侦察,特别注意解多瑙河、因河、莱希河和伊萨尔河河岸的性质,皇帝的另一名亲信参谋萨瓦里将军则被派往符腾堡境内作类似的侦察。拿破仑指示贝尔蒂埃准备一种标示奥军各个部队及其所处位置的卡片索引,以便皇帝能逐日查看奥军的战斗序列。贝尔蒂埃在拿破仑尚未进军校之前就已经是一位训练有索的参谋军官,但这项命令典型地表明皇帝对参谋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圣罗马帝国第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