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是网络新梗的不竭源泉。
最近,就连英文字母组合GG也被谐音成了汉字“寄”。
GG:竞技游戏中输了比赛后向对方说的“GoodGame(打得好,我认输)”的缩写,表示:结束了、完蛋了。
近两年因为谐音而出圈的城市非“芜湖”和“蚌埠”莫属。
因为分别与语气词“woohoo”和“绷不住了”谐音,视频弹幕里时常会看到若干城市名飘过——“芜湖起飞!”或者“蚌埠住了”。
紧接着的弹幕就是两地市民表示“芜湖人??”,“蚌埠人狂喜”。
其中“蚌埠住了”和今年年度弹幕“破防了”有相似之处——指的都是心理防线松动而情绪外溢。
在梗传播的高峰期,甚至还有文创产品从隶书中取材加以设计,刻石成了印:
安徽省的两座城市突然因谐音而出圈,有人不免好奇:这两地的年轻人会如何看待谐音梗呢?
网络上大致有两种感受:一种是高兴自己的城市终于火了,另一种是不舒服城市名字被这样使用。
前一种正面感受是容易理解的,后一种则可能跟文化挪用有关。
在文化挪用的情形中,较强势的文化群体会在脱离原意的情形下使用较弱势的文化群体的语言、文化意象。
正式城市名称被移植成非正式的娱乐成分,这其中,语境间的不协调可能会让文化原有者感到不适。
跟谐音不同,英语名词常常本就有着多种用途,城市名常与动词或名词同音且同形。
如Buffalo既是美国纽约州第二大城市,也是名词“水牛”,Phoenix既是名词“凤凰”,也是亚利桑那州首府。
动词上,马萨诸塞州Suffolk县有个城市叫Revere,作动词是“尊敬”。类似的如:
得克萨斯州城市Garland;动词:用花环装饰;名词:花环;花冠
加利福尼亚城市Needles;动词:刺激;故意招惹;名词:针
爱尔兰西部郡Cork;动词:用软木塞封;名词:软木塞
有些同音同形词有着特定的背景来历。
好好的地名,因为历史情境而被赋予了动词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英语可以算是把城市名化作他用的典型。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认为英文中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动词是从名词衍生而来,其中就包括专有名词——城市名。
英语中,名词转动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创新方式。根据平克的说法,这一创造方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语语法的一部分……大约五分之一的英语动词起初是名词”。也难怪即使是专有名词也要经历“动词化”的过程。
英文中遭遇过“动词化”的地名包括班加罗尔、哥本哈根、伊拉克、巴巴多斯、上海等。它们的动词意思多与当时的社会事件有关,且多数不是褒义。
例如,IT外包使得许多员工失业。班加罗尔被称为“世界外包之都”。如此一来,新动词“班加罗尔”就造出来了,句子“我的工作被班加罗尔了”,在IT行业传播开来。
反观汉语,城市名的谐音多以玩笑为主。谐音梗出圈要考虑谐音出来的词是否不构成冒犯。如:太原不会变成“太远”或“太冤”,大连也不会变成“打脸”。
不过汉英间的谐音的确盛产网梗。汉语可以把GG谐音成“寄”;英文谐音汉语也有:大可不必——duck不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