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出现后,很快便成为水下战场的主宰,常规动力潜艇,开始不在收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一艘苏联常规动力潜艇,打破了这种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基洛级潜艇开始服役,这款潜艇采取多项革命性降噪措施,成为苏联海军,真正的安静型潜艇,西方海军甚至将它形容为“大洋黑洞”。它的出现,让人们对常规动力潜艇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型潜艇是苏联海军,年开始装备的常规动力潜艇,北约代号“狐步级”,水下排水量吨,主要武器是10具鱼雷发射管。
年10月1日,苏联海军的B-4、B-36、B-59、B-号,共4艘型潜艇,从北方舰队基地起航,年10月中下旬,苏军潜艇穿过大西洋,进入加勒比海,但是它们的行踪已经被美军秘密布设的水下监听声纳发现了。10月25日当4艘苏联潜艇,进入加勒比海东北方的马尾藻海后,立即遭到反潜力量的包围。在经过一番较量后,B-36、B-59和B-三艘被迫上浮。4艘潜艇中有3艘被对方逼上了水面,这说明苏联的潜艇存在非常重大的问题。
这让苏联的潜艇,在美国的反潜部队面前完败。苏联人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是狐步级潜艇航行时声音很大。在60年代以后美军,在水下部署SOSUS声音监听系统,年SOSUS已经形成北起加拿大,南到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的巨大半圆形监听网。苏联潜艇正是前往古巴途中,在踏入这个监听网后,由于噪音太大,被对方发现。
此后,苏联放缓了常规动力潜艇的研制和建造,将精力放到了核潜艇上,70年代初,苏联核潜艇的规模快速扩充,而核潜艇的建造使用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一支全核潜艇舰队的开支。此外核潜艇的体型硕大,不便于在近海作战。
随着常规动力潜艇技术的不断涌现,于是年苏联决定,开发新一代型常规动力潜艇(北约代号基洛级潜艇)。
基洛级潜艇由苏联著名的潜艇设计局,红宝石设计局研制。
红宝石设计局充分吸取了狐步级潜艇,在加勒比惨败的教训,将低噪音作为基洛级的主要设计目标。
有人说:潜艇就像个水下刺客,如果能悄无声息地靠近对方,很容易就能打他个措手不及,但如果一艘潜艇的噪音很大,那就是吹着喇叭去刺杀对手,必定是有去无回。
对于潜艇降低噪音,是提高生存力进攻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潜艇向外辐射的噪音,每降低6分贝到10分贝,敌方声呐的作用距离,就会减少50%,原来50公里能发现你,现在变成25公里了,如果你继续降低,可能就剩下10多公里了,那么再低呢,潜艇的噪音很可能就会淹没在海洋的背景噪音中,这时就像一个人在嘈杂的环境中小声讲话,根本就听不到。
潜艇的噪音来源
一般来说潜艇的主要噪声源有三种,分别是机械振动噪声,螺旋桨噪声和水动力噪声。机械振动噪声,指的是潜艇内部的柴油机、电动机、减速齿轮、压缩机等各种机械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并通过各种途径传第到艇体,最后以声音形式传播。机械振动噪声是潜艇最大的噪声源,同时也是传播距离最远的噪声。
潜艇的第二大噪声源,是螺旋桨噪声,包括空泡噪声和非空泡噪声两种,空泡噪声是指,螺旋桨在高速运动时,表面会出现大量空泡,这些空泡破碎时能发出20赫兹到赫兹频率的噪音。非空泡噪声,是由于潜艇尾部流场的不均匀,使得螺旋桨叶片会受到大小不一的压力,引发振动产生噪音。,潜艇在水下以5节以上的航速航行时,随着螺旋桨转速提高,螺旋桨造成就成了潜艇,最主要的噪声源。
潜艇的第三大噪声,是水动力噪声。不规则的水流流过艇体时,会在附近产生涡流,从而产生水动力噪音。一般情况下,水动力噪声会被机械噪声和螺旋桨噪声所掩盖,但如果艇体表面的突出结构和开孔,受到激励而出现共振时,就会形成很大的噪声源。
潜艇的三大噪音源,指出了基洛级潜艇降噪的主要路径,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的震动要尽可能的小,螺旋桨的形状,要尽量少产生空泡,外形要尽量采用光滑的艇型。
首先红宝石设计局,根据苏联海军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为基洛级潜艇,采用了水滴形艇型,使水下航行阻力和涡流明显减小。表面的突出物和流水孔很少少,航行时的水动力,噪声得到明显降低。
对于机械振动噪音,原理很简单,就是将体内运转的各种机器,放到弹性装置上,抑制吸收振动。
工程师们将艇体内的设备集中起来,放置到一个共用的多层弹性装置上,这就形成了基洛级潜艇所使用的浮筏隔振降噪技术。为了防止体内的机械噪声传播出去,在外壳上覆盖了一层消声瓦。就相当于用一件棉袄包裹了一台收音机,声音会明显的减弱。年苏联开始在高尔夫级弹道导弹潜艇敷设消声瓦之后,这一技术迅速推广,效果非常惊人,在安装了消声瓦等降噪材料后,北约潜艇对苏联潜艇的探测距离缩短了75%,美国MARK-46鱼雷主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则缩到了50%。
基洛级潜艇,采用了双壳结构,内部分为6个水密舱段,最前端为鱼雷蓄、电池及居住舱;第2个舱段的上层为指挥室,下层为专用舱与辅机舱;第3个舱段的上层是艇员室及厨房,下层是蓄电池舱;第4个舱段为柴油发电机舱;第5个舱段为主推进电机舱;第6个舱段是备用电动机、辅助推进装置和舵机舱。由于采用小分舱和大储备浮力的特点,6个水密舱中的任何一个舱室进水,都能确保潜艇的安全。
年9月,基洛级潜艇首艇下水,年12月正式服役,它的长度为72.6米,宽9.9米,水下排水量多吨,采用单轴单桨推进模式,最大下潜深度米。
基洛级潜艇服役后,美国的声音监听系统竟然失灵了,于是有关基洛级潜艇的传闻不胫而走,人们送了他一个“大洋黑洞”的外号。意思是外来的声波,被黑洞吸收,反射不回去,而黑洞自己又不辐射声波。
年基洛级潜艇的改进型,型潜艇开始建造,它的体长度增加了一米多,主要用于安装更先进的轮机隔音减震基座,螺旋桨由原来的六叶螺旋桨,改为七叶大侧斜螺旋桨,并将螺旋桨转速降低,有效地抑制了螺旋桨的振动。延迟螺旋桨空泡的产生,经过种种降噪措施后,型取得了比型更优异的静音能力。
在80年代之前,苏联缺乏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只能生产五叶六叶螺旋桨,而且加工精度较低,所以螺旋桨噪音的控制不是很理想。年日本东芝机械公司与苏联政府签署了一份协议,由东芝公司向苏联提供4台九轴数控机床,总价值高达35亿日元,是正常价格的三倍,最终在年交给了苏联。年这批日本机床投入使用,加工出了符合要求的高精度螺旋桨,潜艇噪音大幅降低。
西方海军的技弹和优良的隐身性能,让基洛级潜艇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上世纪80-90年代国际潜艇市场抢手货,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等国。纷纷订购了基洛级潜艇,冷战结束后,俄海军舰艇更新陷入停滞,而基洛级潜艇,靠着国外订单成功度过了这段艰难岁月。
年俄罗斯海军,为黑海舰队订购了6艘.3型潜艇。该型潜艇更新了武器、雷达声纳和信息管理系统,艇员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
年9月,俄罗斯国防部又并购了6艘.3型潜艇。
最新的型基洛级潜艇,在保持原有安静性的基础上,大幅强化了火力打击能力,最主要的变化是能够使用俱乐部型号的导弹,既有射程几百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也有射程-公里的巡航导弹,使一个-吨的常规动力潜艇,可以媲美攻击型核潜艇的强大火力,隐蔽性和攻击性,在型的基洛级潜艇上得到了统一。
您对基洛级潜艇,还有哪些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整理的还可以,就请转发、留言、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