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和“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年迁址至学院路。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年复办。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现有在校生人,其中内地本科生人,研究生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人,其中教授人,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4.56%。
学项目。学校从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挪威共建4所海外孔子学院。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学校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办成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来源中国政法大学)